(3)小冰“文学创作”的三次转变

(3)小冰“文学创作”的三次转变

从2014年起至2021年9月,“微软小冰”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九代(表3-1),从以对话式聊天机器人形式迅速积累训练数据,到如今小冰框架已是全球承载交互量最大的完备人工智能框架之一,技术覆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其中,在开放域对话、多模态交互、超级自然语音及内容生成领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表3-1 “微软小冰”第一代至第九代的主要功能列表[30]

②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2019年,“微软小冰”与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合作并授权出版了第一部由人工智能与200位人类诗人联合创作的诗集——《花是绿水的沉默》。此外,《青年文学》和《华西都市报》等刊物还刊发、连载小冰的诗。“微软小冰”被《北京青年报》授予“2017青阅读年度新人奖”;受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邀请,担任《名人带你读经典》节目嘉宾。

“微软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数万首现代诗歌才写出《阳光失了玻璃窗》,在这人工智能“巨大的进步”背后,这样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三次转变,即从模仿现代诗歌氛围到定制化生成,再到其成为融媒介产业链的一环。

模仿现代诗歌氛围是早期“微软小冰”诗歌创作的主要生产方式。这本诗集整体上试图营造重视个性和个人价值的现代诗歌情景氛围。人称代词“我、我们”出现283次,“你、你们”出现96次,“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出现69次。人称代词中第一人称最多,对“我”的重视似乎想去贴合“五四”以来发现个人价值、注重个性解放的诗歌特点。这本诗集还尝试模仿现代诗歌的忧郁气质。从名词来看,消极的意象很多,即使是积极的意象也会在前面加上否定词。“梦”字最多,常为“残梦”“梦幻”。其诗作呈现出的是一位面对人间、世界、宇宙充满忧思的诗人形象,这样来看似乎又能和现代诗歌整体上的忧郁气质相贴合。这种飘忽朦胧的忧郁没有实际对象和意义,只会让忧郁更显滑稽。

第二次转变则是“微软小冰”的诗歌创作由对现代诗歌的模仿转向定制化生成。第二本《花是绿水的沉默》202首诗歌由“微软小冰”和人类合作完成,“微软小冰”提供初稿,由诗歌创作经验少的“素人”修改。其宗旨是“人工智能提供创作源泉,人类强化意向和诗意”。在《花是绿水的沉默》一诗中,人机模式下的诗歌创作结果如下:

人们习惯说

花是绿水的沉默

卷着散步人们的脚步

随着可爱的影子

传达着消息的我的影子

在第一部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的基础上,人机结合的诗歌创作明显淡化了上一部作品“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故作忧郁。其整体诗歌风格转向阳光、积极的调性,在意象选择上采用“绿水”“脚步”“影子”等,使用明媚积极的形容词来修饰文字,使得整首诗歌呈现出一种更加自然的情感流露的状态,少了刻意和呆板。在素人文学爱好者的改造下,诗歌体现出更多具有人类情感的表达。

水面有蜻蜓低舞

飞在天空的云

与时间缠绵

在这世界的尘泥里

有一个地方

藏着微笑的皱纹

那是你的声音

这是“微软小冰”在其作品《与时间缠绵》中的表达。在“蜻蜓”“云”“尘泥”“微笑”“皱纹”等意象的共同描绘下,人们能从这样的遣词造句中感受到更多、更浓的“人情味”,也就是大家所追求的诗歌的情感表达。这样的人机合作模式让“微软小冰”的诗歌创作向前迈了一大步。这本诗集整体氛围充满光明和欢声笑语,一片岁月静好的氛围之中,分散相异的个体却表现出整齐划一的诗歌风貌。从人称代词的使用上来说,第一本诗集的诗人形象是模糊的个体,而第二本中则呈现出清晰、分散的个体形象。从单一的“微软小冰”独立创作诗歌到人机合作,诗歌创作增添了新的可能性。尽管依然存在着许多批评的声音,如“诗歌是灵魂的表达”“人工智能永远不能进入诗歌这一禁地”“文学创作不会允许人工智能的侵袭”等,但“微软小冰”写诗的本质是什么呢?“微软小冰”写诗从来不是为了和人类争一个高低,而是探索人工智能的创造力能否模拟人类的创造力。“微软小冰”从第一本作为创作的主导到第二本变为辅助人类创作的工具。人机合作这种赛博式写作让人类和机器共存于一个生命体的概念转嫁到文本上来。

第三次转变则是将“微软小冰”的写作作为融媒介产业链的一环。“微软小冰”的第三本书《或然世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诗集,主要是一本画集,诗歌被边缘化了。和诗集类似,“微软小冰”学习了400年绘画史和236位著名人类画家画作,模仿了7个不同历史时间段风格的画作。每个时间段第一首诗是完整的,其余每幅下方有两句诗,诗句在这里起着装饰作用。人工智能文学不再是纯文学的形态,其内涵和外延都将扩大:诗歌、音乐、绘画、新闻,还有ACGN(Animation、Comic、Game、Novel缩写)等。这就意味着,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只是“微软小冰”这类“机器作者”“诗歌匠人”借助人类情感生活和分行书写的语言进行文化产业加工的大链条上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31]

“微软小冰”的这三次转变,很明显地体现出将其创作的诗集和文学作品当作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值得商榷的。在严肃文学的要求下,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依然无法被当作人类文明而被文学界和大众所接受,但是其作为一种辅助人类创作文学的工具是能够被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