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优化用户体验

(3)优化用户体验

①博物馆文创设计“数字供养”

国民级手游《王者荣耀》,深受青年群体追捧,游戏中登场的英雄多取自中国历史或神话中的人物,是一款主打传承中华文化的手游。伴随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游戏成为数字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17年12月腾讯与敦煌研究院达成“数字丝路”计划战略合作,提出“数字供养人”概念。“数字供养人”是传统供养人对敦煌艺术守护精神的延续,在实际供养概念上区别于传统供养人。传统供养人,施功德,舍金钱,造佛事。无论是早期还是唐代后期,供养多呈现为奉献私有财产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数字供养人”通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中国敦煌石窟研究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和新华公益联合推出0.9元小额捐助,获得以敦煌壁画故事为内容的“智慧锦囊”[53]。腾讯与敦煌研究院的战略计划依托敦煌文物资源以文物开发的创意形式为起点,立足于数字化保护和当代敦煌文化体验方式两个方面的研究,通过“科技+文化”新方式实现敦煌石窟数字化的开发、保护、传承和再创造。例如,计划筹得的款项利用平面扫描、三维重建和数字化编辑等先进数字化技术为莫高窟第55窟壁画制作300DPI的高分辨率图像[54],高分辨率的壁画图像对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给予辅助,并且将成果收录于“数字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资源库,展示给广大“供养人”。腾讯以“遇见飞天”皮肤、莫高窟景区智慧导览地图等新技术与文创结合的新形式,打破传统文化产业与游戏、文旅等新型行业形态的壁垒。“数字供养人”供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供养人的身份是广大人民群众,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在合作的公益项目基础上,通过社会力量共同保护文化遗产。新时代,供养人的概念被赋予新的使命(表2-3)。

表2-3 “传统供养人”与“数字供养人”对比

《王者荣耀》的“遇见飞天”皮肤是腾讯与敦煌研究院“数字供养人”计划2.0的产物。该文创设计源于莫高窟第423窟的天宫伎乐飞天,皮肤展示动画以洞窟为背景,从妆容点绛唇、飞天髻、飘带到反弹琵琶的装饰极具敦煌特色。游戏内英雄角色“杨玉环”前行时出现飞舞的飘带,发动大招技能时特效伴随弹奏琵琶的乐声,在空中呈现出“飘带环绕”的场景。皮肤形象属于游戏角色的一种,游戏进行时角色在轮廓的边缘易产生走样。反走样的基本原理是将图像边缘的像素点与其周围的像素按某种方式进行混合,以此来消除边缘的锯齿,它是以模糊边缘为代价的[55]。游戏角色边缘通过多重采样反走样(MASS抗锯齿方案)提高采样率消除锯齿,让渲染效果更细腻,使整个物体更精致。

上述分析表明,“数字供养人”计划的供养价值体现在全民参与环节。以文创为桥梁赋予群众供养人身份,达到其与文物保护相连接的目的。“数字供养人”实践对文创的助力有五方面。第一,技术赋能。敦煌石窟的老化是不可逆的,基于计划对敦煌石窟数字化进行保护性开发,将原有石窟壁画内容转换成数据,留存敦煌石窟艺术。第二,新博物馆文创增强。当代敦煌体验方式多元化,除了旅游,还可以通过新载体游戏皮肤感受敦煌魅力,突破文创的应用场景,为后期如壁画类、书画类脆弱的文物保护提供参考。第三,全民参与环节的可行性。案例证明,通过供养人身份赋予责任成为活动支点,将广大群众与文物保护相连接,督促人们介入文物保护,该活动利用责任感增强用户与文创的黏性。第四,数字传播。博物馆文创借助《王者荣耀》游戏平台增加教化和娱乐的途径。第五,互动体验。0.9元的小额捐赠与敦煌壁画故事为内容的“智慧锦囊”相联系,拉近博物馆文创与用户的距离,提升群众参与基数。

②博物馆文创设计“虚实结合”

近年来,沉浸式体验成为热点词,生活中从剧本杀到艺术展览慢慢占据了人们的消费体验。首都博物馆与腾讯合作,以“文物时空漫游”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基于文物背后的文化将艺术展览馆分为六个展陈空间。第四时空舱“翰墨文心”,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主要设计元素,竹林背景地面屏幕显示流动的荷叶杯与溪水,溪水两旁有蒲团坐垫,用户坐在溪水两旁,体验文人墨客“曲水流觞”的风雅之事。

增强现实技术(AR)是利用计算机视觉,在现实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在原生影像上叠加文字和虚拟图像进行信息处理,再展示给观众。“翰墨文心”文创设计在博物馆现实环境内,竹林、鱼等原生影像上叠加流动的荷叶杯虚拟图像,虚实结合强化视觉体验。增强现实技术的呈现方式分为手持式、空间展示、可穿戴式[56]。在“翰墨文心”文创设计中,通过地面屏幕呈现的方式,以操作型手势自然交互即人手不必装备任何附加装置或标记[57],实现当用户坐在虚拟的小溪边徒手触摸溪水中的荷叶杯时,屏幕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特征识别、特征跟踪用户没有附加任何装置的手势。伴随“咻”的声音,荷叶杯即刻消失,消失的瞬间会随机出现一首诗。“翰墨文心”文创是用户与物的“联合表演”,用户不只是简单的受众,更是参与者,有了用户参与的“翰墨文心”成为完整的设计作品。在沉浸式体验中,用户角色的转变从故事之外到故事之中,在用户参与文创过程中,体验古代文人吟诗作对的风雅,感受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的所感所想。增强现实技术助力沉浸式文创设计的实现,用户从被动接受文创的知识信息到触摸荷叶杯与之互动,获取《兰亭集序》的知识,感受“翰墨文心”的魅力,用户从单向信息接收转变为多向交互。

博物馆正从单一强化视觉的文化场所演化为一种根据具体叙事需求去强化不同感官的空间[58]。正因为现代博物馆理念的转变,文创设计的体验感成为设计创新的重中之重。“参与”和“交互”令用户体验到控制世界的快感,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强化用户的多感官实现行为层的交互、用户与作品的交互、用户之间的交互,优化用户体验。

③博物馆文创设计“语言交互”

技术的发展,推动消费行为的改变,智能音箱取代了传统蓝牙音箱。2017年国内开始出现阿里的天猫精灵、小米的小爱同学等智能音箱,这些新设备走入家庭中,一句语音指令,即可播放音乐。曾侯乙编钟智能音箱是文创与人工智能语音技术方向的新实践。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战国早期大型礼乐重器曾侯乙编钟,最独特的是合瓦形结构的“一钟双音”,一套编钟可以演奏不同的曲目,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伟大发明。曾侯乙编钟智能音箱是古代乐器与现代播放音乐机器的结合,独特的编钟造型,外观利用隐喻修辞手法,音箱与曾侯乙编钟同属音乐播放载体的相似性会引导用户产生音箱的品质如编钟一样悦耳的联想,其产品属性会信息鲜明、生动地传递给用户,强化用户对音箱音质的印象。编钟外观作为传递情感的媒介,激发用户对曾侯乙编钟文物的内在喜爱,使用户情感与智能音箱产生联系。

曾侯乙编钟智能音箱的语音交互功能包含三项核心技术,即知识图谱、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曾侯乙编钟智能音箱,具有蓝牙、智能语音交互双模式系统,比如用户语音指令“来首音乐”,麦克风收录语音后,通过人的语音特征提取声学模型,经过声纹识别确认用户身份。通过知识图谱技术,支持事物级别的语义搜索与对话式智能问答信息获取的功能分析用户的需求,链接后台音乐库精准指导适用的方案。语义理解是智能语言核心,将文本结构化达到机器可读的目的,语音识别技术(ASR)是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文件或命令的高技术[59]。最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输出音乐,解决语音交互的问题。

智能音箱的语音交互功能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包括:第一,降低学习成本。人与智能音箱进行语音方面的交互,降低人们学习如何使用机器的成本,实现对话即操作。第二,跨空间交流。智能音箱可以远距离接受命令,造就了空间上的改变,人与智能音箱可以跨空间交流,从而影响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曾侯乙编钟智能音箱,首先,从设计语义角度出发,尝试产品意义、情感与文创结合,利用隐喻影响消费者心理。其次,从人的角度出发,音箱利用用户听觉完成人机对话交流行为互动,增强用户体验感受,多角度揭示人工智能与文创的结合如何影响用户体验。

④博物馆文创设计“云化”

“云旅游”“云买菜”“云学习”等新型服务方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云化是基于“云计算”的技术实现与外部有效连接协同的功能,用户在云平台享用应用程序开发、运行和运营环境等服务。人工智能云平台将智能算法与数据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构建智能应用程序的工具箱[60]。云概念与博物馆文创结合,搭建购买文创新平台,在虚拟世界进行购物进而优化用户在文化消费场景的体验。

“敦煌诗巾”项目是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推出的新文创,将丝巾和深受“Z世代”喜欢的DIY制作的概念融合。以微信小程序为平台,以敦煌石窟文物为基础元素,创作出8款主题图案和近200组的装饰元素,其中的九色鹿主题图案是以北魏时期第257窟的《鹿王本生图》为设计依据,新图案仍保留原图土红色的底色和九色鹿的形象,其具有鲜明的西域佛教艺术特色。云传播的传播机制是“共享”和“开放”[61],用户DIY丝巾将收录在敦煌诗巾云端数字展览馆,每位用户只需访问数字展览馆,即可共享。云端开放性的展示,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小程序进入敦煌诗巾数字展览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用户设计完丝巾后,通过图像处理和人像识别技术上传自己的照片或自拍进行试戴。首先云平台对用户上传的照片进行人脸检测,其次人脸通过人工事先定义的特征点上确定面部五官的位置,最后人脸识别抽取特征与数据库中既有人脸进行比对计算相似度,确认其个人身份信息,最终生成一张个人DIY丝巾试戴效果图。心流体验是个体完全投入某种活动的整体感受[62]。试戴丝巾的过程是目标导向的心流体验设计,整个云平台的搭建基础以设计丝巾并试戴为目的,用户在“敦煌诗巾”应用程序体验的过程是以直接操作互动方式营造沉浸感。当用户的所有注意力放在试戴丝巾时形成短暂且主观的体验状态,在设计和试戴丝巾后,用户因完成既定目标会产生满足感和充实感。图像处理和人像识别技术驱动无摩擦体验方式,云化丝巾文创让用户可以看到试戴丝巾的样子,消除网上购物障碍。最终实现足不出户在云端试戴丝巾后,再下单购买自己设计的丝巾实物。

“敦煌诗巾”文创在购买时用户体验的优势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利用云平台与DIY的概念打破博物馆文创的同质化,从设计到生产极具个性化;另一方面,图像处理和人像识别技术驱动心流和无摩擦体验方式,新的互动方式丰富用户在购买文创过程中的体验感,技术模糊了实体和数字之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