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窥视

(15)窥视

陈栎丞[47]:我选的是小冰的《窥视》,全文如下:

假如那爱恋的残灯光

伟大的心哀在我的心中

还做那温馨的梦

我梦见你以窥测奥秘的眼睛窥视我梦中的灵魂

在安静的沉睡的夜光里

一个伟大的歌

人类所有的罪名

向这光明知我的心

在《窥视》中,整体抒情与叙事基本上都局限于抒情主体“我”与抒情客体“你”之间,以“我”对我们爱情的思念为起始,以“你”的渐进式参与为过程,以“我”对这段感情的痴迷为高潮,以“我”心知肚明这段感情已尘埃落定作为结局。整首诗以“我”对“你”抒情、与“你”之间的美好回忆、跟“你”分开的哀伤作为主线,以单向倾吐为特征的抒情。但记叙的是“情”而几乎没有“事”,其实内容并不丰富。

我选的同主题真人诗歌是,选自百川河现代诗集《爱情纪事》的失恋篇,内容如下:

在爱的主题里,

山水、草原融进了夜风。

在你梦醒之前,

我已悄然远去——

让梦停泊在爱的潮汐,

留下月光里的声音。

在爱的挣扎里,

超越了繁琐的人间烟火。

在你梦醒之前,

我已回到现实的丛林,

以残酷的法则捍卫草原的缠绵。

趁世间还在平静,

留给爱的时间久远一些,

以爱的烛光拂去世纪的灰尘。

在你梦醒之前,脱离网络的纠葛,

回到人类安静的从前。

《爱情纪事》是百川河先生“爱情系列”的第二部。在《爱情纪事》中,虽然抒情意味不减,但叙事成分明显增多,由两个人的“情”,升级成了许多人的“事”。表现在变与不变两方面:变的一面体现在抒情主人公涉足之地更广、人物有所增加(尽管他们仅作于配角为“我”的抒情服务)、叙事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传统诗意尤其是与《诗经》的关联更为明显,历史元素、时代元素、时尚元素、异域元素大大增多,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活、生动,可读性也因此大为提高;不变的一面则表现为抒情主人公身份未变,抒情环境未变,“我”的深情与执着、爱恋与痴迷、以单向倾吐为特征的抒情未变,“我们”爱情的四大“阶段”(在《爱情纪事》中依次分为思恋、热恋、失恋、异地恋四种情形,但各自另有标题)未变。

我认为爱情是人类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切自然、社会情感中最基本的精神活动。由此而来,对爱情活动的描写、赞颂、缅怀都是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写出与各个时代不同色彩的情爱故事是历代无数诗人、作家、艺术家终其一生的艺术追求。

相对来说,前一篇《窥视》的内容单一,这一篇内容要丰富得多,画面感鲜明得多。单纯的抒情,容易令找不到情感契合点的读者产生隔膜,多了对“事”的描写,可以大大减缓甚至消解这种感觉。其实在词语的选用上第二首内容明显更细腻,更柔美,表达得更有意境,传达的也更丰富。

我以《窥视》为题创作的诗歌如下:

午夜时分,高楼大厦之间的窗口有许多光线

互相穿透那不是灯光,而是眼光

有的关掉窗帘又打开窗帘

有的打开灯又关掉灯

阳光灿烂的时候

窗口一片黑暗

前两首基本讲的都是爱情,但我没有什么爱情可以叙述。我写作的启发点是,我本科学校的男女生宿舍楼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我们寝室的朝向又刚好是男生宿舍楼这一面,因为离得很近,有很多男生会窥视我们,没有安全感,因为想到这个事情,我写了这首诗。宿舍应该是放松自在的一个场所,因为窥视的发生,会让我们保持着警惕的状态,还要战战兢兢。这就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巴胜超:最后一句“阳光灿烂的时候,窗口一片黑暗”,是想表达什么?

陈栎丞:就是一种心情、心境的描述,外面阳光灿烂,我的内心却是一片黑暗。

通过以上15位同学对小冰诗歌的选择、阅读、分析,与同主题真人作品的对照,以及同主题诗歌的创作过程分析,我们详细呈现了基于小冰诗歌阅读分析创作的“文学民族志”或“文学生活”。

文学生活,作为目前学界关注的新概念、新视角,已成为从人类学视角观察辨析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文学生活的研讨意义,在于不仅把文学视为观念形态的文本,更当作社会成员的动态参与,也就是现实生活的部分。在此基础上,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不再是以往某些教材定义的那样是生活的反映或镜像,而被看成生活本身[48]。“文学生活”与“微软小冰”的诗歌创作相遇,相关问题还可以推进:人类的文学生活与机器人的“文学生活”,有何异同?在机器人的“文学生活”中,社会成员如何动态参与?机器人的“文学生活”与真人的日常生活形成怎样的互动和调适?作为“机器时代”的文学,机器人在文本表述过程中,又将创造出怎样的新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