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的歧途吗?
惠特尼在《语言的生命和生长:语言科学纲要》的前言中写道:“一边是物理学,另一边是心理学,它们都企图伸手掌控语言学,而实际上语言学既不属于前者,也不属于后者。”惠特尼告诉我们,语言的学习,是哲学范畴所涵盖不到的另一个层面,又或者说,语言的学习实在是太深奥了,不是一两个章节就能说清道明的。如果说我们很容易通过音标找到发音的“依据”,那么口语就如同满天繁星,一望无际,璀璨无比,却又仿佛只能让我们望洋兴叹。
“笃信科学,勿听信谣言。”
每当我听到一些有悖常理的学习方式时,这句曾经出现在我们课本上的话语就会经常回荡在我的脑海。在学习英语这件事情上,我们非常焦虑而盲目。
其一,阅读方面,我们会指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网络用语当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英语阅读,不懂的就是不懂。英文与中文是两套不同的句法结构,我们能读懂的句子多半跟中文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能够借助母语的思维去理解英语。当这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和用词理念上相去甚远时,我们的母语就帮不上忙了。
其二,拼读方面,我们相信“自然拼读”的“看词能读,听音能写”。
自然拼读,就如同认读汉字猜发音一样,有时候对,有时候错,对错看运气。有人说,自然拼读能达到70%—80%的正确率,那么读100个生词,只能对80个,还有20个会出错,未免让人失望。更何况,我们在学习自然拼读时,要学出100分的成绩,才能达到80%的正确率。加上自然拼读的学习内容之多、年限之长,怎么算都不太划算。
其三,记单词时,就开始念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页一页抄写或者是开口朗读,是我们在背单词时最喜欢做的事情。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非常乐于布置这样的任务给孩子。我认为,这种行为更像是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划分或责任推诿。记单词有3大秘诀:①重复频次;②不同场景复现的次数;③心态。具体原理与操作模型,书中第三章有详尽说明。
以上我简单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思维之过,希望大家能从全书的各个章节里,找出自己学习策略上的问题,不断更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琢磨出书这事已经四五年了,究其初衷,就是因为发现市面上流行的关于英语教学内容与学习思路的书,太有“绕道学习”的嫌疑。英语再怎么复杂,终究是一门学科,无论自我感觉好与坏,都不需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不卑不亢,情绪稳定,这在对待任何事物上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