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笔记,等于没做
做笔记,是最能区别学霸与非学霸之间差异的技能之一。
在外人看来,课本上的笔记做得凌乱不堪的孩子,基本上可以断定为记笔记只是做做样子。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种现象,那些喜欢买各种颜色的笔的女孩子,笔记一般做得特别“认真”且整齐。这样的笔记范本,通常是家长羡慕、老师表扬的楷模。我之所以给“认真”二字加上了引号,是因为笔记整齐的孩子,往往最容易漏掉课程要点。是的,她们是在认真“搜刮”老师讲的重点。但是,句句都在记重点,那不就是没有重点了吗?
这类孩子在做笔记时,要求笔记的色彩分明,甚至换笔这些动作,都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嘴巴还在“噼里啪啦”冒着泡时完成的。这哪是做笔记,简直就是“抢险”。上课不以真正搞定知识为目的的做笔记都是无用功。做笔记本来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课后能更好地通过笔记的指引,抛砖引玉地找到知识点的脉络,然后回忆起重要知识点。结果,我们却喧宾夺主,不但没有认真听讲,反而做了一堆回头自己看不懂的东西。敢问,在知识量比较大的课堂里,你怎么能一心二用?怎么做到听懂了,也记美观、记齐全了?
那优秀的笔记是怎样产生的呢?我拿我的个人习惯以及学生中优秀的成果举例。
我从读书时期开始,就习惯于直接在课本上做笔记。因为这样方面携带,也方便复习。不用在课本和笔记本上倒腾来倒腾去。可能有同学会问,书本上空间特别小,我记不下怎么办?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有两点:
(1)记不下可能是因为不知道应该记什么。记笔记真的是记老师讲到重点时那些完整的句子吗?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记我们在理解老师的重点知识后的概述。这个概述可能是简单几个字,也可能是符号,根本不需要在课堂上写完整。在做笔记时只需要写到差不多有印象,然后在课间,或者在老师说话间隙补全就好了。当然,如果是偏概念的科目,可能要求一字不落的句子,也未必需要当时写全,提前复习不就能提高效率了吗?
(2)阅读课本等笔记,行间不但需要标音,还需要写单词意思以及句子理解等,解决办法则是偶尔贴一个便利贴。其实,如果笔记够简洁,用画图的方式做笔记或许更节省空间。便利贴用来写例句之类的比较好。
我们尤其需要培养小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并且仪式性地检查学生的笔记,以了解孩子掌握的深浅程度、对错与否,也便于及时指正。我相信,孩子们经过深思熟虑整理出来的笔记,更具备复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