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到底该不该学?

一、语法,到底该不该学?

“语法”,犹如英语学习中的“真理”。我们在学习它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类的智慧,万物的蓬勃发展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特性,这才是最美妙的体验。可是,太多英语学习者由于过早地接触语法,从而对整个英文学科都产生了较大的抵触和畏难情绪。

语法是中国学习者绕不过去的坎,语法的教与学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大家讨论较多的不是如何学语法和如何教语法,而是该不该学、该不该教。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语法的认识又逐渐清晰起来。

在我们讨论具体的语法学习之前,首先要介绍有关语法问题目前达成的一些共识,诸如对语法重要性的探讨。我相信看这本书的人,并不是每位都认为语法很重要,在我们现有的环境里,英语基本上就等同于语法、词汇的结合体,语法知识占了英语学习的半壁江山。语法到底是什么?恐怕没有多少人真正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而言,语法就是试卷上的勾与叉吧!

学习和掌握母语是一种自然生长形态,不需要额外学习语法,这归功于我们接触和使用母语的机会非常密集且持续,当然,如果想更进一步了解中文的博大精深,也仍需要学习中文语法。因为,语法这类的语言理论是非解释性的,依托理论可对运用进行核查,亦有助于将直觉语感分析为明确意识到的理解。狭义的语法只有句法和形态,但广义语法可包括语义、语用的各种规则分析,后者的辅助效果更为明显。

语言的语法作用和地位与数学的逻辑一样,很多人学数学,即使不注重逻辑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做题也能考出好成绩,但是再往深学,成绩可能就会出现断崖式的下滑。根基不稳,其实也就是学科逻辑没有真正地掌握。虽然中文是我们的母语,但是能学好的人也是少数,当然,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母语确实不好,是通过语文考试分数来判断的。考试只是一种游戏,不同的科目考试意味着有不同的游戏规则。首先,我们不能犯规;其次,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游戏规则,学科分数不高是因为不知道这个游戏怎么玩。从语文考试上来看,卷面分数已经是母语“内力”的一个折射了,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或许就是“品书”的时间太少了。

对于文盲而言,口若悬河未必是个难事儿。但如果是说英语,没有纯粹的英语环境,亦没有基于语法矫正的大量输出训练,口语基本上会“差那么点意思”。这个道理相信很多留学回来的学习者会深有体会。在这里,我们只谈写作。写作与口语的区别:一是风格差异;二是写作时有时间思考,口语会话靠的是“灵机一动”。设想,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不专门学语法,也很少看书,那么这个人的写作能力大概率会很差。如果一个人不学语法,但阅读量很大,他就可以模仿着写出很优美或看似优美的句子。然而,对于这类人来说,大部分都会出现形态逻辑上的问题(即语法问题)。他们或许会过分追求辞藻的华丽,而忘却句子结构的重要性。

这里不得不提醒花重金追求所谓的“语言环境”而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家长,他们往往比其他学生的父母更容易忽视语法的系统学习,从而使孩子的英文处于只“能说、能读、能听”的水平。系统学过语法就不一样,前面已经提到,语法就是语言的逻辑,对它的学习与运用其实就是对逻辑思维的培养,无形中会培养出“条理清晰”的思考习惯,不会写出空洞的病句,因为语法学习会增强逻辑分析能力。

语言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语法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忽视专门语法教学的教学法是没有依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多数研究结果也表明,在适当学习阶段、以适当的方式关注语法形式对语言学习者是有益的。因此可以肯定,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要真正掌握英语,就必须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即便这并不代表语法一定是“万功之首”。

语法只是语言学习的催化剂,并不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虽然我们不能为语法而学语法、为语法而教语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法似乎总是很难与其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融为一体。一言以蔽之,语法对语言学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促进理解;二是监控输出。

所谓“促进理解”,主要是指学习者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解决阅读过程中的某些疑难问题。当学习者不理解某个复杂句子的意思时,往往需要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句子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关关系,以达到理解的目的。当然,听力理解中也有类似的需要,但是由于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时间来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分析,所以语法的作用并不是太明显。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看似黑白单调的语法内容很难让教学变得兼备趣味性与学术性。因此,很多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把语法看成是“看不惯,又干不掉”的敌人,哪怕在若干年后重拾英语或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在不断强调语法的重要性。当初自己“死磕”都没能把语法学清楚,就对自己的孩子更早地进行语法的灌输。这类家长认为,语法学得越早越好。但是这样做反而会忽略语言学习的逻辑和策略,百害而无一利,哪怕有一个成功的例子也不代表人人皆应效仿。

语法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说读写,是为了英语在实用方面更标准、更有效率。如果学习者阅读时一直都是以语法为导向,去寻找文章中有哪些语法现象,到头来却没法把句段的意思理解明白,这就充分说明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语法主导过多。因为,在我们阅读文章遇到困难时,才需要适当运用语法知识协助理解。所以,可以这样理解,虽然一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囤积各种英文绘本或者小说,但是在没有同步高效输入语法知识时,泛读并不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得到质的飞跃。

我在阅读课上给孩子讲解长难句时,常常发现学生容易“误以为”这句话自己已经懂了,其实懂的是“类中文句法结构”,并不是正确的英文句子意思。没有学过句法知识的学生常会把英文结构当成中文来读,容易造成翻译顺序颠倒或句内逻辑混乱。所以,语法必须要学,若想简单直白地诠释中英文用法差异,学习语法是最方便有效的办法。

语法的第二个作用是监控输出,监控输出又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一些英语学习者多年学习英语,综合水平也高,但是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就说明他们没有充分利用语法知识来监控和调整语言输出。虽然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但意识不到错误或忽视错误不利于整体语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英语学习者应该认识到,只有把语法知识运用到实际语言中,语法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语法学习才有意义。

最后,请大家务必要区分“语法”和“语感”。偶尔上上外教课这样的“伪环境”充其量只能帮助我们锻炼语感、塑造发音,但是如果想在语言学习中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系统且扎实,光靠“语感”是行不通的。由于我们对学习标准的运用和进行应试的需求,拥有再敏锐的语感,到一定程度也会需要语法来提点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