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听力的相通性

一、阅读与听力的相通性

我们知道,在英文的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里,听和读同属于输入,而说和写同属于输出。常常有朋友问我到底怎么样才能提高口语,其实答案很简单。当你的输入量为10时,输出量可能才是1。也就是说,要想支撑你的输出能力,就要用大量的听和读做铺垫,才能让你在想说、想写时将语言技能拼凑出合适的表达。

换言之,若想提高口语和写作,前提则是要有知识储备,必须进行充分精听和精读。那么,对于小学生或者想从头开始学英文的成年人来讲,该如何看待听力和阅读,如何将两方面的技能相融合实现最大化的输入效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

英语听力和阅读提升有相通性,我们不妨先从阅读素材中挑选一个例子:

阅读素材:Yes.Ihave yesterday's paper and Iwill read the baseball.

字面意思:是的。我有昨天的报纸,我将会读棒球。

只理解字面意思的同学会感到困惑,“读棒球”是什么意思?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将这句英文图像化。英文是一门具有3D效果的语言,如果每一句话的理解都需要先转换成中文,被自己的中文阅读能力加工,那么自然就没法理解“读棒球”的意思。可是,如果你把看到的每一个意思都在大脑里转成图像,那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我们都看过报纸。在报纸中,首页是博人眼球的大新闻,其他则会是一些社会动态。除此以外,还有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情感类谈话等。那么后一句话的“read baseball”,“读棒球”究竟是读什么?为什么忽然会说到棒球,棒球和报纸是什么关系?其实,通过场景想象不难知道,这里的“read baseball”其实就是读报纸中“baseball”板块。

而听力,即阅读语音形式,或者是语音阅读。抛开大脑结构与声音识别等科学言论不谈,用图像理解,听力和阅读是一样的。听力非常薄弱的英文学习者往往是先识别语音流,试图多破解一个单词的意思,久而久之容易误入歧途。无论句式长短,我们都习惯一一转化成对应单词,这样会造成理解力集中在破解单词而非大意的尴尬局面上。

在听力素材难度稍微高于自己水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通过上文已发生的事件猜测词义和句意。

就像上文阅读素材中的句子,如果转化成了听力素材,我们完全能通过图像思维去进行转化和理解,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英文转化成中文后进行二次加工再理解的现象。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明白大意,但是没法用合适的中文去表述的情况,这对于听力提升并无坏处,毕竟从英语转化成地道的中文就已经超纲了,这理解偏向于翻译学习的范畴。

所以,听说读写任何一项技能的训练,务必要精简,不可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