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记录

3.记录

记忆是可测量的,这一点或许有些颠覆大家的习惯认知。

把一首诗学习到能够背诵的程度,就不再管它,过了半年后它就会被忘记,即便绞尽脑汁地回想,也无法使它在意识中再现,顶多能想起来一些零碎的片段。如果把这首诗再学到能够背诵的程度,那么,有一种现象就会显现出来: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把这首诗完全忘了,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存在的。这证明,从某种形式上来讲,第一次的记忆还是有效的。因为第二次的学习比第一次的学习要节省一些时间或少诵读一些次数。

把这种情况迁移到背单词上,如果有那么几个单词,同批次背了五六遍都没有背下来,是不是就得打退堂鼓了呢?并不是。哪怕前期没有背下来,也不代表你的努力没有一点点“贡献”。因为,如果你第7遍或者第8遍把它记住了,印象可能会比当初第一遍就记住的单词还要深,因为你在同一个地方摔了五六次。

正常人对于“单词不记得”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教学上讲的“不记得”多半是指不知道意思或者忘记拼写,但是前文已经提到过拼写是建立在高频次重复之上自然形成的产物。因此,这里的“不记得”可以定义为忘记了单词意思,即我们不是对其“拼写形态”没有印象,而是对其映射的含义没有印象。简单来说,记忆单词的任务包括记英文单词长相和对应的中文意思,现在我们只完成了前一半,只对英文单词长相眼熟。因此,一旦这种对应关系,即中文意思也记住了,那么这个单词被重复的次数就全部被激活了。加上你前几次“摔的跤”,印象能不深吗?所以,背单词,一旦开始了就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