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短期记忆训练成长期记忆?

十七、如何将短期记忆训练成长期记忆?

我们在背单词或者课文时,总是很容易忘,哪怕是速记能力强的人,也难逃一劫。

大多数人辛苦背完最后几个“难啃”的单词之后,可能会想:“我终于背完了,好开心啊,出去‘happy’。”等到过几天,再次回来看这个单词或突然被抽查时,可能对这个单词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甚至在有一定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还有“完全失忆”的可能。如果有印象,那也纯属巧合;如果没有印象,才算正常。因为他只训练了自己的短期记忆,没有真正训练到自己的长期记忆。

背完单词可以出去玩,但是一定要把这5个单词单独放在你脑子里,不管你是去接着背单词,还是去做别的事,这5个单词你需要时不时地回忆一下(一开始刻意练习时可以是1分钟、5分钟、1个小时等,周期从短到长)。过了几天,这5个单词你都还能记得他们的音、形、意,那基本上再想忘都难了。

如果第5分钟重新回忆时就出现“断片”现象该怎么办呢?

再把这5个单词从书上找出来整体记一遍,时不时在脑海里过一遍。去做任何事情时都要一直想着这5个单词,保证自己随时能把这5个单词写出来,并且能够想到它的中文意思,形成一个刻意的思维惯性。出去玩或者去上其他的课程时,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你再想一下这5个单词,只要你能想出4个来,此时你就会明显感觉到长期记忆的不足,这个时候你最好是把单词赶紧拿出来再看看,把这5个单词重新练习一下再去做别的事情。

隔几分钟就可以再想一想这5个单词的拼写、发音,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以后下意识去回想这5个单词时,都可以反复去琢磨一下,那么印象就会非常深刻,这就是训练长期记忆的方式。

所以,一定要带着这5个单词去上课吗?

不是的。在背同一本单词书或同一个单词时,也能使用同样的方法去操作。背了30个单词,有5个单词很难记下来,通过刚才的方式记下来,再继续背后30个单词,这个过程中尝试回忆那5个难记的单词,时不时检测一下自己。一开始,我们觉得难背的单词不是5个,可能是3个,但凡能够建立这样一个思维模型,我们的记忆就被打开了。

我前面有跟大家谈到两个数据,21和6,就是任何单词你只要复习到21遍以上,只要是在6个以上的场景里面出现过,那么这个单词你就可以做到一辈子不忘。如果说把我们的短期记忆脑,训练成长期记忆脑,我们的复习遍数可能会相应减少。那我们需要做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按照前面的这种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思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是这个意思。

家长常说:“孩子,你做这件事情太不上心了!”孩子会说:“哎,我上课很认真的呀!”老师也说:“嗯,这孩子上课真的是很认真。”那为什么不上心呢?其实当家长说孩子“不上心”时,我认为这种评价是很客观贴切的。因为上心其实就是上脑,在英文当中叫“keep in mind”,叫“留存在脑海里”,指做完这件事情,无论你接下来在做什么事情,上一件事情还在你脑海里面,你怎么都没法忘记它。

那么,这个办法是不是只能运用到背单词当中?或者说,“学渣”和“学霸”在听课时,心路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以听英文阅读课为例,老师讲一篇原著或者一篇报刊的内容,一段话当中有10个词。当具备这种思维能力、思维定式的人听课时,基本上会做到边背边复习,把前面背过的单词在脑海里复现一遍,这些过程其实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老师上课的点点滴滴的间隙完成。拿来一篇生词稍多的文章,对具有这种思维能力或经过这种记忆训练的人来说,这些生词很有可能已经复习过七八次了,而傻傻的只会“死读书”的孩子在听课时,老师讲一个单词,他听一个单词,永远只是跟着老师的步伐走,等他上完课,已经基本忘记课上学的生词了,因为离第一个单词间隔的时间越长,记忆就越浅,忘得就越多、越彻底。

同样一堂阅读课,不同学习思路的人,听课效率截然不同。如果碰巧这位阅读老师又把背单词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全班同学,又会发生什么好玩的现象呢?

深夜,两位不同学习策略的学生做完作业,已经12点了。有学霸思维的学生拿出单词,看了看,好像也不怎么需要背,因为他在老师讲的过程当中,就已经复习七八遍了,现在只是稍加复习。而不知道这个道理的学生深夜做完作业,开始拿起单词背时,就是噩梦的开始,此时离老师讲完课的时间更久了,忘得更多,也就是说他要重新从零开始背单词。

先天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可能自己也没察觉到,而我们作为大多数普通人,必须下意识了解、学习、使用、训练这种学习方式,否则思维模式永远都是:“我那么晚做完作业,还要背单词?真是没时间。”

希望看到这本书后,你们摆脱“死学”这种低效的学习策略,不再白白地浪费大把上课听讲的时间。大力出不了奇迹,但是会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