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复

2.重复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深圳福田区的四年级学生,词汇量才三四百。可以说,他在英语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启蒙,也不算天资聪颖,基本没有一天能完成学校布置的背单词和听写任务,经常是前一天在父母声嘶力竭的指导下背完的单词,第二天去学校听写照错不误。不仅字母组合与发音的对应关系混乱,一个音对应的字母组合排列也经常会多出一两个莫名其妙的字母。你要是问他,这个音节怎么会有这个字母滥竽充数呢?他只能呆呆地看着你,摇摇头,一脸无辜。

最开始加入单词班时,他背单词的速度太慢,以至于其他同学每次都会嘲笑他:这也太慢了吧!但是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我坚信这样的背单词方式一定会锻炼到他的记忆力,提高他对单词的敏感度,从而影响他背单词速度。

为了预防课程中有其他孩子再次取笑他,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影响他对记单词的好感,每次课前我都会再三强调两件事:①每个人只跟自己比,谁都不要管,只管老师的指令;②不要以为自己背得快就赢了,背得快说明记性好,背得牢想永远不会忘只能靠重复背。哪怕你一下子背了500个单词,而其他同学背了50个,但是保证总数一样的情况下复习遍数也一样,你们记忆牢固度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反而背得慢的同学很有可能在重复一定次数后比背得快的同学记得更加牢固,慢工出细活。

果不其然,他在第10次练习时速度和其他孩子基本保持一致了,并且,同样的内容他背得反而更加牢固,颠覆性地改变了他在学校的单词听写状况。他的家长连呼“神了”!

那么,这到底是不是巧合呢?在怎样的情况下能顺带搞定拼写问题呢?

这种关系可以形象地描述为:音节组或深或浅地印刻在被试者的心里。接下来,我们就能进行这样的联想:随着重复次数的不断增加,音节组在心里被印刻得越来越深,越来越不容易被冲刷掉。如果重复的次数太少,那么印刻的只是表面,只能暂时看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在一定时期内多次重复,那么记单词者便可以随意且清晰地阅读这些印刻在心里的铭文。如果次数足够多,音节组就被深深地印刻下来了,只有经过非常长时间的间隔,才会逐渐消失。但是,总有一个遍数是达到后至少三五年都不会忘的。而我们脑海中的“遗忘”,更多的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暗示,我们可以不予理睬。

最后,关于背单词和重复频率问题,以“吃药”为例则非常恰当。医生说这瓶药早中晚各一粒,连续吃一周,药到病除。如果病患嫌麻烦,在第一天的早上直接将21粒药丸一并吞下,结果不但旧病未愈,还可能加重病情。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不会有此举措。

但是,如果把要背的单词比作要吃的药,吃药我们尚不会一次搞定,为什么背单词就会呢?背单词就应当一周7天,每天重复复习内容,或者21天每天复习内容保持一致,才能“药到病除”。如果我们使用蛮力,一次性花一个早上或者下午的时间把所有单词都背完,可能会“伤”到元气,导致第二天更厌恶背单词,这倒大可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