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都不知道的发音与听力技巧——弱读

三、90%的人都不知道的发音与听力技巧——弱读

弱读是我们在发音教学中的一种任务缺失。虽然说它是发音类的教学内容,但是,把它放在本章节更能体现其绝非纸上谈兵的“实际价值”。

弱读,对于有些孩子是不用教的,这部分孩子在优质的听力环境中成长起来,习惯了英语母语人士的弱读习惯。大部分孩子由于从小就没有培养正确的英语发音习惯,如果不告诉他们这些词有两种发音,弱读的那一种更为常用,那么这部分孩子可能会在学到中级或高级后的某一天,突然听到外国人讲话,发现自己居然不太懂。就好像从小在深圳长大的孩子,有一些能听懂粤语,但自己不完全会讲。而如果这些孩子从小在湖北或四川长大,没有粤语环境,自然是听也听不懂的。

弱读并不仅仅是要求你知道一个词有两个发音这么简单,如果一个词要按弱读的方式来发音,那么,其连读或者失去爆破等其他发音也都是按弱读来产生变化的。弱读本来就不太容易听出来,这时还要跟其他单词连读到一起,那不更茫然了吗?

所以,弱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觉得直接给出以下表格,会更为直观(见表2-1)。

表2-1 强读和弱读

续 表

根据不同的符号,大家先尝试着分别按照强读和弱读来练习它们吧!练习过一轮之后,我想抛出以下问题:

(1)这些弱读有什么共同点?

(2)为什么“an/and/have/has”这四个单词的弱读不止一种?

如果对以上两个问题有了充分的思考,那么就可以继续往下看了。

(1)以上单词的弱读,元音均落到“/ə/”音上;

(2)以“have”为例,在“We should have waited longer.”这句话中,“should”的结尾是字母“d”,发音“/d/”,“have”的开头字母是“h”,发音为“/h/”。由于我们在同一个意群当中,发音是不会中断的,因此,我们发完“/d/”要不间断地继续发“/h/”,而实际上由于“/h/”是一个自然送气的状态,因此没法明显感受到它的存在。发音的世界里也遵循“弱肉强食”的规则,如果整句话听起来都没有“/h/”的发音,那音标上自然也没有必要体现。因此,就有了“/əv/”。

音标是一种声音的符号,即有声音就有符号,有不同的声音产生就有不同的符号标记。既然都感觉不到这个音的存在,音标上自然也就不需要标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