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试”的内卷革命
教育是当今社会人人都关心的问题,试卷上考了什么,考了多少分,则是人们目前更关心的问题。
拿高考举例,不少父母会惊讶于其阅读题目的来源是英美报刊。以前学生阅读报刊内容,是因为要考研或考雅思、托福等难度较大的考试;后来,一些有学科远见的英语老师,会要求考四六级的学生也通过报刊的学习来提高阅读水平。渐渐地,以上海为代表,各地高考题都开始从报刊中选取。
这是越来越“内卷”了吗?恰恰相反,我觉得这是英语教育的救赎。你认为低年级学习的内容越来越难,越来越多,会导致孩子学得越来越累。其实,这种教育指向正在试图引导学习者能一改固有的学习策略,鼓励英语教育工作者拥有超前的眼界,提倡发挥英语教学的实用价值。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如同一个储水池,不管池子大与小,终究都是有上限的。如果仅仅是希望加更多的水来增加水池的价值,那么这个水池的水迟早要漫出来,这也是一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俗话说,十年寒窗。按照老一套的英语学习模式,我们依旧需要十年。可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实战经验告诉我们,这么下去,哪怕是读到大学,都不一定能读懂一篇外国人写的英语文章。所以,英语学习,配方得变。如果说00、10后的英语水平和他们父母一辈相差无几,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如今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英语课程皆为过眼云烟,除了把孩子磨得越来越累以外,什么也没有留下呢?花了比从前更多的财力、人力与物力,却没能得到能力与应试双丰收,岂不是笑话。从前人们认为,考试不考报刊或者原著,我们读那些是在浪费时间。现在,孩子们苦恼,作业已经这么多了,哪有时间读报刊呢?“没时间”是个伪命题。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在原有的蓄水池中不断加水,而是要改变配方替换成分,这样才能赢得更高的效率。
一线城市,以深圳为例,孩子从小学就开始接触TED演讲、英语辩论、纯英文配音影视、原版名著和英美报刊。这不是超前学习,而是学习定位不一样,定位等于格局,格局变了,英语就变了。但是,我由衷地希望社会上对这类技能的教学不要“喧宾夺主”,形式大于内容的教学策略,我是极力反对的。
除了教师和学习者的转变,最关键的是需要父母拓宽视野。教学至今,我发现一个现象——如果母亲单方面摇摆不定,孩子在英语学习中就算遇到自己可以克服的问题,也不能满怀希望与自信地坚持;如果母亲非常笃定,有原则,丝毫不动摇,那么不管一开始孩子的基础有多么薄弱或者不自信,渐渐地,或许一个月,或许半年,孩子英语能力的提升一定是肉眼可见的。所以,父母的信念就是孩子的信念,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格局,没有什么比言传身教更能影响孩子的潜在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