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音的误区与素材选择
2025年10月24日
四、练音的误区与素材选择
练发音,比起学习语法或者阅读来讲,更容易让人进入误区,尤其是水平较高的英语学习者。例如,英语老师。老师同样是学习者,不少老师或者是想考雅思、托福的人会挑选《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甚至是BBC新闻作为练音的素材。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
练音练的是细节,目的是改变过去错误的习惯,如同在电脑或者手机上查看图片,应该放大再放大看细节,一点点精修。如果选择了语速比较快的素材进行跟读模仿,则难以听清原音频音节与音节(甚至是辅音与元音)之间的连接和过渡,就像是远看一幅图片,总感觉哪里不太清晰,这是因为不够细致,最终难以精准定位。
改变发音习惯,表面上看起来是更正发音的“缺失”或者“错误”,实则是重塑口腔肌肉的记忆。如果大家眼前有英文版的《小猪佩奇》与专业八级考试的听力素材,我会推荐大家选择《小猪佩奇》来改善发音。欲速则不达。切莫把自己的阅读能力等同于发音水平,大家无须根据阅读能力的上限去挑选发音素材。
如果是幼儿启蒙,《牛津树》这样的基础绘本适合提高发音、朗读、词汇等一系列基本能力。它属于启蒙阶段的读物,有些机构也会把它作为教材。孩子从一句一句依照原声音频反复模仿发音,练习到一模一样为止。如果有的机构没有原声音频,则应该模仿发音地道的英语老师(中外教)的慢速发音。
对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学生(或者英语水平介于这个年龄段间的成年人)而言,可以选择的练音素材则比较多。比如,《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或者《小猪佩奇》这样抑扬顿挫、清晰慢速的原版音频。
对于大学水平及以上的学习者而言,《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已经足以用来修正发音。
发音、口语和听力这三者其实不分家。在阅读本书关于这三点的所有篇章之后,大家对于到底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会有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