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意思?

三、单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意思?

一个英文单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中文意思?

在《你的一生,其实只有九年时间》这篇英文励志演讲中,有这样一段话: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year,ask a student who failed a grade.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month,ask amother who lost their child in the final month.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week,ask the editor of an online magazine.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hour,ask the couple who's in longdistance relationship.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minute,ask the person who justmissed a bus,train or plane.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second,ask the person who justmissed an accident.And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amillisecond,ask the person who just came second at the Olympics.

想知道一年的价值,那就去问问考试失利的学生。想知道一个月的价值,那就去问问孕期最后一个月痛失骨肉的母亲。想知道一周的价值,那就去问问网络杂志的编辑。想知道一个小时的价值,那就去问问异地恋的情侣们。想知道一分钟的价值,那就去问问刚刚误了公交、火车和飞机的人。想知道一秒钟的价值,那就去问问刚巧避开一场事故的人。想知道一毫秒的价值,那就去问问奥运赛场上与冠军失之交臂的第二名。

上面的这段话,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都比较好理解。但是,“realize”这个单词的本意是“意识到”,如果我们将这个意思带入英文原文直接翻译成中文,就会变成“如果意识到一年的价值,那就去问问考试失利的学生”。这句中文的汉字大家都认识,但是翻译之后总觉得哪里怪怪的,表达不够通俗易懂。

其实,问题就出在“realize”这个单词的翻译上。

胡仲胤先生在《汉语常用词多种英译法》这本书的前言里写道:“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讲,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和概念中,主要困难究竟来自哪里,这一直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语音和语法方面的困难固然不少,但如果把这两个方面的困难与没有掌握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异相比,前者仍然是次要的,或者说是比较容易克服的;而大量的实质性的困难多来自没有掌握这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异。”

可以说,英语词汇之所以能有这么多汉语意思,完全是文化不对等使然。

就上文提到的“realize”而言,我们更应该在充分理解这句话想表达的内容后将本来的意思进行“本土化”处理,不能直接用核心意思来表达。对于英语母语人士而言,不管这个“realize”放在哪个例子里面使用,都是同一个意思;但对于中国人就不是了。由于文化的不对等,我们必须用不同的中文词汇来诠释同一个英文单词。因此导致一个英文单词有很多个不同的中文意思。

那么,我们到底该记哪一个呢?其实记住核心意思就可以了,再通过增加阅读量来解锁这个单词不同的意思。单纯死记硬背单词意思却不增加阅读量,是事倍功半的笨办法,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

再拿“go”这个英文单词举例。

一般来讲,我们都知道go的意思就是“走”,因此,在看到“Where are you going?”时,我们自然而然会翻译成“你要去哪里?”。诸如此类的用法还有“go shopping”“go to school”等。于是,在我们碰到“How is everything going with you?”这句话时,就会很别扭地翻译成“你每件事走得怎样?”或者是“你每件事都走了吗?”。显然,后面一个翻译肯定是错的,但是前面这种翻译也未必对。如果我们记单词概念的同时注入一些抽象思维,那我们看到“go”这个单词时,或许就不仅仅是“走”这个动作状态了,而是一种宇宙中抽象的、宏观的事物运转状态。所以“你每件事走得怎样”也就是在说“你每件事运转得怎样”,稍加修饰,即“你过得怎样”。这才是上等的词汇理解思维,或者说是学单词的奥秘。

另外,我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

“Ten seconds to go.”

我也常常会拿这句话来问学生(从小学生到成年人),毫不夸张地说,85%以上的学生会告诉我它的意思是“10秒钟就走”,或“走了10秒钟”。如果此时还认为单词决定阅读能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个例子中的单词语法我们全认识,却没法知道它的精准意思。这句话出自《哈利·波特》第一部,场景是哈利·波特和Dudley一家搬到岛上,哈利·波特看着钟表倒数期待自己11岁生日。如果我们此时脑海里也一样能出现一个钟表,秒钟的每一声滴答都是一个“go”的状态,滴答了10下终于指到12点了,那么,也就不难理解,“Ten seconds to go.”的意思不是“10秒钟就走”,而是“还剩10秒钟”。

所以,对于单词,我们不仅要去理解抽象意思,再在不同的阅读素材中进行发散和本土化改造,还要明白一个道理:英文的学习,需要具备立体思维,需要有图像感。语言本身是有灵魂、有生机的存在,并不仅仅是枯燥应试下的白纸黑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