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单词与心理探究
德博夫在研究论文《睡眠与梦》中写道:“现在发现,在心理现象中有一条普遍规律,那就是感觉、思维或意志等任何一项活动,都会在心理上留下或深或浅却无法抹去的印记。这种印记前后叠加、层出不穷,旧的还在,新的又覆盖上。但不管怎样,它们总能够鲜明而清晰地在脑海中再现出来……有一种说法也是很真实的,即:‘记忆不仅会遭到消磨,还可能完全消失。’”
虽然说这一章内容并不是按照一个统一的方法教会大家怎么按照一个系统把单词彻彻底底背下来,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应该知道和背单词相关的心智层面的知识。毕竟,心智是我们记单词的隐形推手,虽然看不见,但是至关重要。
我前面有讲,背单词的心态尤其重要。背单词会忘记是正常的,不忘就不是常人。除此以外,方法策略也非常重要。如果大家认为所谓的策略就是多读多写,那就大错特错。任何背单词的策略,都比不上这两个字——坚持。可以这么说,如果都不知道坚持,就完全谈不上会背单词,没有坚持就提升不了单词量,再聪明的人也需要复习。
想想现在比较热门的背单词App,哪一个不是在绞尽脑汁来帮助大家重复?只是人脑永远会给自己找安逸,不管App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考查大家,大家总是能用最不用动脑子的方式避开思考就选出正确答案。比如说,很多孩子在用App时,都会遇到四选一的选择题。题型是给图片,然后选出对应的英文单词。第一遍、第二遍可能会错,做题的人也确实会用力地思考一下单词的意思。但是随着同样的题目总是出现,最后就变成了,看到这个图和下面四个选项,只要能把图和单词的任何一个特点挂钩然后做选择就行了,真是轻松。所以,自然而然到最后就变成了考核图文的记忆,而非单词意思的记忆或者拼读的记忆。可是,App也要喊冤。初中单词有1500个,高中有大概2500个。如果一个单词换4种题型考,每个题型变换4个不同选项来设置,那么1500个单词就有24000道题,软件开发的难度可能就更大了。
关于背单词,还有几个不能不知道的小知识。
第一,每次背单词,最好固定时间段。因为固定的时间段比较能保证同样的外界环境和心理环境。平淡对待,切莫过喜或者过忧。过喜时记忆力超群,过忧时一个小时记不进一个。把单词当成宠物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比如,我们养狗,每天定时遛狗,喂粮食,必要时还要给它买点玩具或出门社交等。养宠物,一家一两只就够了。背单词同理,每天定时定量,要保证能持续,而这个持续的量要算上前面复习的量,而非只有新背的单词量。如果哪一天心血来潮从一天背50个单词变成了一天背500个,这就像本来你家只养1只狗,突然有一天由于自己爱心大发,一下养了5只狗、3只猫、2只羊驼还有1只鹦鹉。那我们就真不知道,临时的欢愉能够持续多少日子,会不会第二天就想联系各路“豪杰”把这些宠物送人。
第二,背单词的重复遍数,并非越多越好。无论是靠读,还是靠看,到了一定程度,我们的“偷懒”模式都会自动上演。打个比方,我们刚开车时,大部分人都是两只手牢牢握住方向盘,眼睛盯着前方和侧方镜子,生怕自己疏忽产生意外。随着人开车越来越熟练之后,如果每天走同一条路,持续走365天或者更久,不看导航,也能游刃有余地开到目的地了。就好像我们对待机械化的工作一样,从正面来讲,叫“轻车熟路”,从反面来讲,叫“投机取巧”。我们背单词的这种“取巧”,真的是很难避免,尤其是对意志力不坚定或者不太懂学习方法的人。
第三,无效的前24小时。很多人一认真起来,就抱头“痛”背一早上或者一下午单词。其实这种操作方式,是最容易让我们感到失落的,尤其会给不喜欢复习的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背单词的关键在于重复的次数,而不是一次用多长时间。如果一天背3个小时词汇,变成每天背10分钟或者5分钟,重复15天,效果可能更好。第一个优点就是2周的重复后会记忆得更牢固,第二个优点是忘记后,重拾的时间也会非常短,至少比一天花3个小时记单词要短。这两种背单词策略的差异,在前一两天是不太明显的,但是越久越能体会到后者的优势。
第四,单词的“钉子户”,靠无规则的回忆。有的人或许遇到过这样的苦境:同一个单词,每次看到单词书都不记得是啥意思,非常苦恼。这个单词确实与学习者太没有“缘分”了,长得没有特点不说,发音也很“平庸”。发音没特点就算了,看到这个词也很难与翻译用一个合理的方式放在一起联想。
那么,怎么办呢?
其实,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件难事。
上面学习者与单词“相逢”的方式,均为被动接收信号(即单词),才被迫开始回忆其中文意思,并且在联想实在是不方便的情况下,可以说我们根本就不曾记过这个单词。没有联想地理解看到的单词,都不能称之为“记单词”。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容易对欧洲人脸盲,那么,当他看到金发碧眼的演员在电影中不断出现,时常会说错这个角色的身份或者名字。无论多么脸盲的人,都有一个摆脱脸盲症的办法,那就是和需要记住的人产生感情联系。如两个人之间打过一次球,或者彻夜长谈过,这两种方式比单纯接触这个人的面貌更容易记得住。不仅如此,我相信后者的彻夜长谈,对此人的记忆程度会比一起打球更高。因为打球时的心理活动,或许并没有放在这个人身上,他的关注点不断在球场上转移;而彻夜长谈,这种一对一的私人聊天,更容易透过心理感知,对这个人产生更多的“联想”或者“联系”。
单词也是一样,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是“词盲”,只不过有的人“去盲”的速度快一点,有的慢一点。怎样建立和单词的感情呢?就是下意识地回忆。如果说这一批30个单词中,有两个我们总是记不住,那么,就先把这两个单词从书上移进自己的脑子,试图让自己随时能够在大脑中回忆这两个单词。这种主动记忆,就好像在空白纸上写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单词,写下了这两个单词的英文和中文意思,那么,下次不管在什么地方,无论是出现中文还是英文,都能知道是哪个单词了。
所以,单词不是一遍遍看着书来背的。直接把单词从书上“移”进自己脑海,甚至比反复听写或者抄写更有用,这种方法不仅仅能用在背单词上,其实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也是相通的。我希望大家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那个受到启发和触动的根源。以上方法,除了背单词中能用,在考试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具体如何做,我在下一小节中为大家解答。)
第五,背单词不是看花了多长时间,而是看节省了多少时间。一次性在单词上付出两小时,就好像一次性给孩子吃很多补品一样,偶尔这么一次,可能就是消化不良;但是时不时就来一次,身体反而可能会垮掉。
背单词也是同理,不过和吃东西不一样的是,吃东西每天或许会变换着花样,而背单词一个周期内是重复同一个内容。如果前期每天重复复习单词时都像对待新单词一样用心、高效,那么后期复习所用的时间会一次比一次快;如果前期每次只是草草了事,或只记了单词位置和意思,那么这个单词在别处出现时,可能还会跟新单词一样。所以,背单词可以图新鲜,但是复习单词,是跟自己心智抗衡,用心才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