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学习的大禁忌

九、语法学习的大禁忌

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与真实之间存在着差距。对于很熟悉、很简单的日常事物,人类自认为很了解,但被深入追问时却又答不上来。因为很多时候,人们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会让人产生一种很了解的错觉。这种现象在认知科学上叫作“知识的错觉”。

今天跟大家讲的是英语学习上大家常常会走进的语法上的认知误区。哪怕是很多成年人,在重拾英语时,都会掉进语法认知的诅咒。

“我小时候就没把语法学明白过,现在又隔了这么多年,可能更差了吧……”

“我连语法都没学会,怎么搞定其他方面,怎么搞定阅读和口语呢?”

“语法太难了,我没有学英文的天赋。”

……

在这里,语法固然重要,但它不是英语学习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初学英文就开始灌输语法,往往适得其反。语法没有理解透彻,用的每一个词语都拿不准其准确度;看每一行字都会下意识去进行语法分析而达不到正确的阅读速度;而口语,就更加磕巴了。如果你想说,自己以前学习英语的方法就是如此,那么你需要知道,重拾英语不仅需要在知识上把自己当成白纸,更需要从认知上把自己当成白纸,忘掉不科学又老套的学习方式,谨防认知的错觉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是进步的开始。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当初的语法究竟是如何学的。

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启蒙阶段的老师比较喜欢讲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这几个词性相对来讲比较好理解。但是当讲到介词时,一些学习者就开始觉得难以理解了,好像前边听得“如鱼得水”,此时怎么脑子就“余额不足”了呢?

完全没有语法概念和阅读量的孩子在翻译“桌子上有一支笔。”时,会翻译成“Desk on is a pen.”。以上错误例子告诉我们——英语学习者的语法构建,是依赖中文语法系统的。在此之后,如果送孩子去学了一段时间语法,那么在介词顺序这一块上便能起到很大改善。可是,这并不代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短板都可以直接依靠语法知识的灌输达到补齐的目的。前者有效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介词“摆法”比较简单。介词属于语法中最基础和容易理解的部分,虽然中国人想灵活使用介词并不简单,但是在初级题目中套路很明显,因此,表面上看起来孩子们反应不错。二是学介词的那些启蒙级例句,和中文结构非常相似。“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按照中文顺序直接翻译,即“这里是一本书在桌子上。”如果理解汉语里的倒装,人人都可以看得懂。这说明简单语法是可以靠中文语法辅助的。

其实,语法本身也只是归纳总结,当我们在做语法题时,实际上是尽可能地把所学语法点进行实际运用。选项规律明显时,回答得比较轻松,而当两个选项特别模棱两可时,老师就会告诉你要有语感,这一项是说不通的。语法老师词汇丰富,有更多的阅读量和听力量,与学生不同,因此,教师在处理语法问题时,不仅要明白为什么要选“A”,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能选“BCD”。不仅如此,答题思路和应对手段也尤为关键。为了在下次碰到这种题目时不出错,我们应该从这一题上找出什么诀窍来?

最后,关于语法教学,给广大师生一些建议:

(1)先大量输入再学语法,绝对是真理;

(2)输入方式不是读读而已,能熟悉到背默最佳;

(3)英语阅读时多分析意群,少分析语法,遇到所学词法,用记号笔标记一下;

(4)对语法题的分析,在规律使用得不顺畅时,从阅读及实用的角度去分析,形成可理解语境更重要。

前3条人人适用;最后1条留给中高考的同学们。希望有机会能给大家深度剖析中高考英文试卷的语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