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2025年08月10日
解析
“汝坟”指的是汝河堤边。从语气上看,诗的作者是个女子,她徘徊在汝水旁边,时不时砍下一些树枝,同时思念着她的丈夫。这首诗所作的年代众说纷纭,我们这里不作讨论,单就诗歌的技巧来谈谈。
最有趣的是“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这句,作者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相思之苦,化为一种人人皆可感受到的苦:饥饿。诗人通过肚子饥饿来形象地比喻思念君子的焦心。饥饿是身体得不到满足,而相思是情感得不到满足。魏晋时期诗人徐干也有过类似的表述:“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不是缺少吃的东西,但自己总感到腹中饥饿空虚,因为没有恋人的抚慰。第三章“鲂鱼赪尾”也是比喻,鲂鱼的尾巴是赤色的,如同火烧一般。诗人看到火红的鱼尾,联想到王室如遭烈火,事态非常紧急。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和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用雪比喻沙,它们的共同点是白;用钩比喻月亮,它们的共同点是弯。这是以物比物。
还有另外一种比法:乙事物通俗易懂,甲事物不那么好懂,所以要“打比方”。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不可描摹的春风,比喻成具体形象的剪刀。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无形的愁苦,比喻成可见的江水,江水浩荡无边,如同愁绪无穷无尽。这与《汝坟》的比喻更接近,都是化抽象为具象。无论怎么比喻,都是要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