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解析

朱熹《诗集传》认为,这首诗是描写诸侯大夫在外行役,妻子独居,有感于时物之变化,思念其丈夫而作。

全诗三章叠咏,以草虫鸣叫起兴,引出对君子的思念。诗人并没有拘于一时一地,其笔下的时空,从秋天跳跃到春天,从平野跳跃到山冈,历时越久,跨得越远,思念越殷切,仿佛在说无时无刻无地不在想念。诗中抒写主人公的忧愁,没有华丽的辞藻,都是从身边景物入手,情感却层层深入。妻子处于相思之中,见着任何事物,都会勾起她的相思和伤感。

这相思和伤感如何解脱呢?诗中着重描写了“未见君子”时的忧伤,不见君子,不能畅怀。而在“亦既见止”后,主人公的心情则回归了平和与喜悦。何以解忧,唯有见君。妻子是真的见到了丈夫吗?所有的喜悦,恐怕都只是她一厢情愿想象出来的场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