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解析

《毛诗序》说:“《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洛阳,王朝势力已大不如前,尤其镐京附近的地区经过丧乱,满目疮痍。周朝王室的日子都很艰难,更不要说百姓的生活。因此,这一带出现了许多落魄的贵族和流浪者,他们怀念以前的繁华昌盛,感慨物是人非。

《葛藟》就是这大动乱时代的流浪者之歌。诗人流落异乡,殷切地想念自己的至亲。诗开头用绵延不断的葛藟做比兴,葛藟本应长在山谷,如今却生在河边,这是不得其所,比喻人民流离失所;葛藟枝叶茂盛,能庇护它的本根,就好像公族子孙昌盛,才能维护公室。而诗人如今身在异乡,为了求助,不得不称呼别人为父亲、母亲。可即便低声下气,别人也毫不理睬。中国人历来看重家族的发展,这种沉痛的“乞儿声,孤儿泪”,却昭示着那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关系正日渐衰微,人们孤独无助,叫人不忍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