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的目的与经过

一、普查的目的与经过

宁镇山脉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广义的宁镇山脉的范围,包括西南起江宁县铜井镇和朱门镇的苏皖界山,东北经南京、镇江到武进县孟河镇,全长约150公里作弧形;以及北起丹徒县宝堰镇西南花山,南止句容县袁巷西南白马山,全长约33公里的茅山山脉。它们成为“山”字形。〔1〕〔2〕茅山山脉为秦淮河流域与太湖区域的分水岭。秦淮河受茅山西坡及宁镇山脉西段的水,会合成流,其经过地带为一面积约2 000平方公里的平原。宁镇山脉地区及秦淮河流域,连结成为一个近于平行四边形的区域,总面积约有5000平方公里。它包括江苏省的南京、镇江两市和江宁、句容、丹徒三县的全部地区,以及溧水和丹阳两县的北部,武进县的西北隅,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一部分(图一)。

1951年南京博物院首先在秦淮河流域的湖熟镇发现了15处新石器时代遗址〔3〕,以后又在南京市区和镇江以东的大港葛村一带,发现了与湖熟文化性质相同的多处遗址,引起了我们对这个地区的注意。此外,经常有人民来信,反映在他们的附近有石器发现。为了了解这一类型遗址的分布情况,探索它们与苏南太湖周围和皖北淮南等邻近地区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关系,也因为已发掘的北阴阳营、锁金村和安怀村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所提供的资料还很不够,应该选择一些遗址群或较为完整的典型遗址,作为考古发掘的对象,于是我们决定和江苏省文管会的普查工作相配合,对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作一次较全面的调查。

普查工作从1957年3月15日开始,由我们两人负责,后来又有丁文衡和黄志欣两同志参加,到7月2日结束。计在野外工作89天,行程4 000余公里。在这一地区的大港和湖熟两个中心地点,我们做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其余地方,因限于时间,还仅是重点的了解。为了追寻遗址分布的范围,我们还越过了这一地区,到大港对江的江都大桥,经过宁镇山脉最东端的孟河而到奔牛和常州,又经过宁镇山脉的最西南端而到当涂和芜湖,了解了大荆山和蒋公山遗址,又经过茅山山脉的最南端而到溧阳,调查了罗家山遗址,还越过秦淮河南源到高淳,调查了固城的楚文化遗址。我们共到过苏皖两省的17个县市,发现和勘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131处,其中除溧水和窑冈山、溧阳的罗家山、芜湖的大荆山和蒋公山4处是山坡型遗址外,其余127处均为台形遗址。在调查期间,我们得到丹徒县人民委员会、芜湖市文化局、高淳县和溧阳县文化科的同志和大港中学、谏壁中学、秣陵关中学的教师同学们的帮助,使普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图一 宁镇山脉地区及秦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台形遗址分布图

这一地区的台形遗址,经我们以前发现的有25处,加上这一次勘查的127处,共计有152处。为了便于查阅,兹按勘查时间的前后,编号说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