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遗址的一些初步看法

四、对遗址的一些初步看法

从癞鼋墩、文昌阁两处探掘结果以及简略的调查收获,我们对葛村古文化遗址,有一些初步看法:

(一)据我们及大港中学所做的调查,在丹徒沿江地区,以大港为中心,西至谏壁以西,东南至埤城镇,西南至宁沪道上的新丰镇,在这长宽约40×15华里的地区以内,断断续续成一组一组的新石器时代台形遗址很多,其中已发现60多处,我们只调查了6处。很可能和南京附近的“台形遗址”联系起来,甚至长江北岸江都所属地区,也有此类文化遗存,比如扬州凤凰河所发现的遗址,就是这一类型的。〔3〕这些遗址,可以给我们研究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提供新的材料。

(二)1954年在大港烟墩山曾出土周康王时铜器夨簋古墓葬,它们和这些台形遗址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没有许多资料来证明,但就葛村出土文化遗物来说,例如泥质几何印纹陶,便有仿铜器簋、尊、罍、瓿的器形和雷纹的纹饰。又如文昌阁出土的砂陶素鬲,和烟墩山夨簋伴出的铜素鬲,完全一样,尤其是黑皮磨光陶,多铜器式样,如豆、皿、罍等,且多有弦纹,系进步的工艺品。在葛村遗址文化层中,尚未发现青铜器的遗存,不过将南京锁金村、阴阳营出土铜刀、铜镞、铜鱼钩、铜锈渣的地层中,与其伴出的陶、石、骨器来比较,葛村遗址中也是极相似的。因此,葛村遗址形状与南京附近台形遗址是同类型的。又据此间所发现的周代墓葬及周人活动的范围,那么,这些台形遗址所发现和夨簋相似的器物,至少说明两者时代是接近的,甚至有很密切的关系。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以农业渔猎为主要经济,可能有半穴居的房屋。至于埋葬尚未发现。根据以上种种推测,我们初步认为2处遗址的时代,大约在3 000年前,仍属于新石器时代。

执笔者:尹焕章 罗宗真

原载《考古通讯》1957年第5期

【注释】

〔1〕江苏省文管会:《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古代青铜器》,《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5期;茅贞:《丹徒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通讯》1955年第4期;江苏丹徒大港中学 :《“课外历史活动小组”在丹徒烟墩山等地采集到大量陶片》,《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12期。

〔2〕简讯见《考古通讯》1956年第6期。

〔3〕见《考古通讯》195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