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层

一、地层

图一 遗址位置图

探方(T1)内的文化层堆积厚3.2—3.8米,现以北壁剖面为例,说明其地层的堆积。

第一层:耕土,灰黄色,松软厚20—28厘米。

第二层:黄灰色,质较硬,厚80—108厘米,所含遗物以陶器为主,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泥质黑衣陶、泥质红陶以及硬陶、原始青瓷,器形以鬲、甗、鼎、罐、盆、盘、豆为多见,还有少量的锛、刀等石器。

第三层:夹片状灰土,含较多的草木灰,厚40—80厘米,出土遗物与第四层一致,数量较少。

第四层:棕色土,质较松软,厚80—100厘米,出土器物以鬲、甗、罐、刻槽盆、粗砂缸、钵、豆等为主,石器有锛、斧、半月形刀等。

第五层:黄色土,土质硬,厚30—45厘米,陶类中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泥质黑衣陶和泥质红衣陶,不见硬陶和原始青瓷,器形有鼎、甗、匜、罐、豆、杯等;其下为生土(图二)。

根据地层关系及所出遗物的特征,文化层可分为三层:第一文化层为耕土下面的黄灰土层;第二文化层为棕色土及其上之夹片灰土层,因棕色土下部存在一层较薄的堆积,表现出早期特征,故第二文化层又分为二层,上层为2A层,下层为2B层;第三文化层为黄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