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层堆积

一、地层堆积

发掘区范围内地层堆积状况大致相同,一般深度2.2米左右,个别探方略有深浅,根据土质土色的差异,共划分为8个层次(图三)。其中第二至七层为青铜时代文化堆积,第八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现以T504南壁剖面为例,对各地层逐次介绍如下:

图一 遗址位置示意图

图二 发掘探方位置图

第一层 耕土。土色黄白,粉砂质,较为疏松。厚0.2—0.3米,深0—0.3米。含夹砂、泥质红陶片及印纹硬陶、原始瓷片,并出有少量的明清瓷片。

第二层 灰褐土。色黑,质粘湿。混杂有较多炭灰。厚0.1—0.2米,深0.2—0.5米。该层在发掘区内断续分布,所出陶片较为丰富。主要器类有鬲、甗、鼎、豆、罐、盘、盆、钵、原始瓷碗、盂及陶垫、纺轮等。

第三层 黄褐土。土质较硬,间有少量红烧土块。厚0.3—0.5米,深0.4—0.9米。出土遗物主要有鬲、鼎、甗、豆、罐、盆、圈足盘、钵、碗、盂等。

第四层 青灰土。质细腻、松软。厚0.15—0.4米,深0.8—1.3米。出土遗物主要有鬲、甗、鼎、豆、罐、盆、盖、钵、硬陶罐及铜削等。

第五层 黄灰土。质较硬,厚0.2—0.3米,深1—1.5米。出土遗物有鬲、甗、鼎、盘、豆、罐、盆、盖、原始瓷豆、硬陶罐及石斧、石锛、陶垫等。

第六层 条带状灰土。该层多由若干层以草木灰构成的黑灰土与浅色黄土交叠而成。土质十分松软,厚0.3—0.4米,深为1.35—1.75米。所出遗物为鬲、甗、鼎、盘、钵、盆、尊、器盖、原始瓷豆、硬陶罐、玉环及铜镞等。

第七层 棕褐土。土质细腻松软。厚0.2—0.3米,深1.65—2米。所含陶片较少,其中可辨器形者为鬲、甗、鼎、盘、盆、豆、罐及石斧、石刀等。

第八层 浅黄土。土质致密纯净,十分坚硬。厚0.2—0.7米,深1.8—2.5米。地层中只含有极少量碎陶片和红烧土颗粒。个别探方中此层上部与第七层相衔处出现以腰沿釜为主的成组器物群。此外该层底部所压灰坑中出有简腹腰沿釜、喇叭柄豆、宽带状器耳等。

第八层下为深黄色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