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层堆积
2025年10月14日
二、地层堆积
从整个遗址发掘情况来看,地表有倾斜度,文化层南边薄,北边厚。土墩系早年形成,文化层为后来几次堆积所成。根据土色、堆积及出土物之异同,将地层分为四层。第一层是耕土层,第二层是扰土层。在T101曾发现2座明代万历时代的墓葬打破了第三层。第三层、第四层是文化层。其地层以T202西壁为例(图二),说明如下:
第一层:土质松软,黄色,厚0.15—0.25米。出土遗物有现代砖块,明、清青花瓷片,汉代釉陶片以及为数不多的印纹硬、软陶片,器物口沿、鬲足等。
第二层:土质坚硬,黄灰土,厚0.50—0.90米。出土遗物有明、清青花瓷片,六朝残花纹砖,汉代釉陶片,并有较多的夹砂陶,泥质红、灰、黑陶片和印纹硬陶片,原始瓷片,磨制石器及石斧残片,铁器等。
第三层:土质稍硬,无后世遗物混杂,普遍夹有红烧土碎块。因土色上下之间有异,出土遗物也略有不同,分为A、B两层,两层系两次间隔时间不长的堆积。A层:黄褐土,厚0.7—1.8米。出土遗物有大量的夹砂陶片,泥质印纹硬、软陶片,数量超过B层及第四层,其他还有原始瓷片、三翼式铜镞、铁制生产工具、兽骨、鱼骨。42枚蚁鼻钱也全部出在这一层。B层:灰褐土,厚0.5—1.3米,出土遗物除有夹砂陶片、泥质硬软陶片、原始瓷片、三翼式铜镞、铁制生产工具外,又出现双翼式铜镞、铜削、铜饰件等。完整的陶器,这层也出土较多。

图二 T202西壁剖面图
第四层:灰土,土质松软湿润,厚0.2—1.3米。出土遗物中的夹砂陶片,泥质印纹硬、软陶片,原始瓷片较第三层的B层减少,三翼式铜镞不见,尚有少数双翼式铜镞以及铜斧、石镰、石锛,还出现5个灰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