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层堆积

一、地层堆积

试掘所布探方的2个区域地层堆积状况不同。T1、T2位于遗址西部边缘,地层由东往西倾斜,堆积较厚。以T2南壁剖面为例,介绍如下(图二)。

第1层:现代耕土层。黑灰色土,粉末状,厚约0.2米。内含少量陶、瓷片。

第2层:分布于探方南部。浅褐色土,土质较坚硬,内含少量红烧土颗粒和炭粒,深0.2、最厚0.2米。H10开口于本层下。

第3层:深黄色黏土,土质粘重、纯净,深0.2、厚0.2—2.1米。没有包含物。

第4层:早商文化层。黑灰色土,内含大量植物燃烧后的灰烬、红烧土颗粒及陶片,深0.4—2.4、厚约0.1米。出土陶片的质地为泥质灰陶、红陶、夹砂红陶及硬陶等,器形有鬲、钵、鼎、豆、罐等。

第5层:早商文化层。灰色淤泥,含沙量较大,深2—2.5、最厚0.18米。出土陶片的质地有泥质灰陶、红陶等,器形有豆、罐等。

第5层以下为红褐色生土。

T1、T2所处位置为台地的西部边缘,第5层为灰色淤泥,含沙量较大,应为遗址边缘的一条沟,是遗址居民倾倒垃圾的地方,后被填实。

T3—T6位于遗址西南部,堆积较薄。以T5西壁剖面为例,介绍如下(图三)。

第1层:现代耕土层。灰褐色土,土质较疏松,厚0.2—0.3米。内含大量植物根茎、塑料、砖块、瓷片等近现代遗物。H1、H3、H4—H9、H11、H12开口于本层下。

图二 T2南壁剖面图

1.黑灰色土 2.浅褐色土 3.深黄色黏土 4.黑灰色土 5.灰色淤泥

第2层:早商文化层。黄褐色土,土质细密、稍硬,深0.2—0.3、厚0.15—0.2米。内含较多陶片。H13、H14、H16、H17开口于本层下。

第3层:早商文化层。分布于除东南部小范围外的各探方内。由红烧土块堆积而成,质地较硬,深0.5—0.6、最厚0.3米,内含较多陶片。

第4层:仅分布于T4及T5北部。灰白色土,质地较硬、纯净,深0.5—0.9、最厚0.2米。H15开口于本层下。

图三 T5西壁剖面图

1.灰褐色土 2.黄褐色土 3.早商文化层(红烧土堆积) 4.灰白色土

第4层以下为红褐色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