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遗迹

二、遗迹

湖熟文化遗存是二塘头遗址的主体部分,文化层堆积较厚,内涵丰富。共清理灰坑24座、灰沟1条、房址3座及连接房址之间的活动场所2处(图五)。

(一)灰坑

共24座,平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表一),现以H14、H16为例介绍如下:

H14 位于T0605中北部,开口5层下,打破生土,平面形状呈椭圆形,弧壁、圜底,东西长1.7、南北宽1.45米,最深处0.4米。坑内堆积呈深褐色,夹杂有较多的红烧土颗粒和炭屑,出土遗物主要为陶片,可辨器形有甗、豆、盆等(图六)。

图五 二塘头遗址湖熟文化遗迹分布图

表一 二塘头遗址湖熟文化灰坑登记表

H16 跨T0704、T0705、T0804 3个探方内,并向东延伸出探方外,开口5层下,打破生土,平面形状呈东西向长圆形,弧壁、圜底,东西长7.14、南北宽5.3米。坑内填土分2层,第1层为灰褐土,厚0.83米;第2层为青灰土,较为纯净,厚2.18米。出土陶片较多,可辨器形有圈足罐、碗、鬲、刻槽盆、石锛等(图七)。

图六 H14平、剖面图

图七 H16平、剖面图

(二)房址

共3座,位于TG1内,均开口4层下,结构基本一致,平面形状呈圆形,门道均为西南方向。除F3外,F1、F2均完整揭露出来。探沟内东西两侧有两处踩踏形成的活动面将三座房址连成一体,活动面土色呈灰褐色,土质略硬,厚8—10厘米(图八)。为保证房址聚落的完整性,仅对F1进行解剖发掘,介绍如下:

图八 二塘头遗址TG1内④层下平面图

F1 位于TG1南部,由居住面、柱洞、门道等3部分组成,方向225°,平面形状呈圆形,直径约2.8米,室内面积约6.15平方米(图九)。房址修筑在5层面上。建筑过程如下:先整体下挖一深0.35—0.55米的近圆形基坑;然后填一层黄褐色垫土,厚0.2—0.35米;之后在基坑范围内挖柱坑立柱造墙构筑房屋;最后在房内再垫土,平整砸实后形成室内居住面,居住面土色呈灰褐色,夹杂较多的白塘土颗粒,厚约0.2米。基坑内共发现柱洞14个,中间立有一中心柱,门道两侧各有一柱子,所有柱洞平面形状均呈圆形或椭圆形,剖面做圆柱状,柱子底部略加修整刮削。柱坑直径一般在0.3—0.38米,最大直径达0.56米。柱子平面均呈圆形,直径0.12—0.15、深0.25—0.52米。门道位于房址西南部,长0.9、宽0.7米。

图九 F1平、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