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层
2个发掘区地层堆积情况不尽相同,分别介绍如下。

图二 探方分布图
A区有6个文化层。现以T102北壁为例进行说明(图三)。
第1层:厚20—75厘米,为灰黄色块状土,土质松散,内含有大量石头、砖块、植物根须以及少量草木灰、陶片等,为施工道路垫层,东高西低,东薄西厚,呈斜坡状。
第2层:分A、B两亚层。2A层:厚15—90厘米,为黄灰色粉粘土,团块状结构,质地松散,内含大量陶片、红烧土、木灰。2B层:为黄色粉粘土,团块状结构,质地紧硬,含少量木灰、红烧土。出土遗物可辨器形有鬲、鼎、甗、罐、豆和少量石工具等。
第3层:厚20—45厘米,为灰色粉粘土,团粉状结构,含有较多木灰、红烧土、陶片。 出土遗物可辨器形有鬲、甗、罐、豆和少量石工具等。
第4层:厚10—50厘米,为黄色粉粘土,团块状结构,质地紧硬,含少量陶片。出土遗物可辨器形有鬲、甗、罐等。
第5层:厚35厘米,为黄灰色粉粘土,团块状结构,较纯净,质地紧硬,出土遗物可辨器形有鬲、甗、罐、钵等。
第6层:厚5—10厘米,为灰土泛白色粉土,结构细密,纯净,质地紧。
生土层:为黄色土。

图三 T102北壁剖面
B区有4个文化层。现以T306西壁为例进行说明(图四)。
第1层:厚10—20厘米,为黄灰色块状土,土质松散,内含植物根须以及少量草木灰、陶片等。出土遗物可辨器形有鬲、甗、鼎、罐、豆等。
第2层:厚30—85厘米,为褐黄色粉粘土,团块状结构,质地紧密,内含陶片、红烧土、木灰。出土遗物可辨器形有鬲、甗、鼎、罐、豆、钵等。
第3层:厚110—195厘米,分10个亚层,为一层黑色土夹一层褐黄土,向东向北舒缓倾斜,团粉状结构,含较多木、树枝烧过形成黑色木炭灰以及大量陶片,褐黄土内含有红烧土块,部分红烧土块上有植物印痕,黑色土层,有薄有厚,薄处为0.5厘米,厚处为10—18厘米。出土遗物可辨器形有鬲、甗、罐、豆、盘、纺轮和少量铜构件、石工具等。

图四 T306西壁剖面
第4层:厚20—30厘米,为黄灰色粉粘土,团块状结构,质地紧硬,含少量陶片。出土遗物可辨器形有鬲、甗、罐、豆、盘和较多的石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