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五、结语

1.第三文化层所出的I式小口垂腹鼎、I式和Ⅱ式小口广肩圆腹罐、宽沿灰陶盆、花瓣足杯、矮圈足碗、刻槽盆、鸟饰弧面形盖、多种型式的带流器以及施凸弦纹和鸡冠状把手,泥质灰胎红衣陶在各类陶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都与崧泽遗址中层的晚期墓葬遗物特征一致〔2〕,而夹砂陶凿形足甗亦与草鞋山崧泽墓葬(M60:1)设宽腰沿、内置承箪凸棱甗的结构相近〔3〕;同时,另有一部分遗物如I式扁三角形足、平底杯、罐式匜等又曾见于张陵山遗址上层〔4〕。因此,我们认为第三文化层的时代,大致相当于崧泽文化晚期,至于其中的罐式匜、绳索状器耳等已含有良渚文化的成分。

2.第二文化层的2B层,虽然堆积薄,遗物少,但所表现的早期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圆锥形或扁三角形多目式鼎足、瘦长身高弧裆式甗,与二里头晚期的鼎、甗特点类似〔5〕;而竹节状豆、刻竖向细槽纹的刻槽盆以及单线或多线的弦切纹,又保留有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风,至于多弦切纹,无疑是后来流行的梯格纹的雏形。

2A层,文化堆积厚,遗物丰富,内涵属典型的湖熟文化。其中,以Ⅱ式鬲、各种陶质的刻槽盆、扁耳硬陶钵、角状把手及大量梯格纹装饰等最富于地方特色;而I式鬲、直口深腹小底粗砂缸、浅细套方格纹的硬陶器以及蚌刀等,都与二里岗二期的同类器物一致〔6〕

看来,2B层延续的时间较短,大致相当于早商时期,2A层则相当于中原商代中晚期。

3.第一文化层的遗物属湖熟文化的晚期,其带角状把手鬲、高裆半实心足甗、Ⅱ式和Ⅲ式盘、溜肩深腹瓮、小口垂腹瓿、圈足豆、青铜镞以及盛行的几何形组合纹饰等,都与江南西周土墩墓的遗物相同〔7〕,其时代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

附:此遗址在发掘中得到句容县文化局和图书馆的大力支持,谨表谢意。

执笔:刘建国

原载《考古》1985年第4期

【注释】

〔1〕尹焕章、张正祥:《宁镇山脉及秦淮河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普查报告》,《考古学报》1959年第1期。

〔2〕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市青浦县崧泽遗址的试掘》,《考古学报》1962年第2期。

〔3〕南京博物院:《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文物出版社,1978年。

〔4〕南京博物院:《江苏吴县张陵山遗址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6辑,文物出版社,1982年。

〔5〕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5年第5期。

〔6〕河南省文化局工作队编著:《郑州二里岗》,科学出版社,1959年。

〔7〕镇江市博物馆浮山果园古墓发掘组:《江苏句容浮山果园土墩墓》,《考古》197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