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期

七、分期

五担岗遗址是宁镇地区典型的台墩形遗址,发掘面积大,出土遗物十分丰富。此次发掘证明该遗址自二里头至战国初期具有较强的时代延续性。

第一期文化遗存以侧扁三角足器为主要特征,正面饰数量不等的成对按窝。这种特征与安徽含山大城墩〔1〕、南京北阴阳营〔2〕、南京点将台遗址〔3〕出土的同类器相似,时代约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一、二期。

第二期文化遗存的陶甗T31⑦:2与郑州二里岗〔4〕H28:10、句容团山〔5〕T1404(11):11形态上基本一致,甗足均为筒形。团山的足偏狭长,时代定为二里头时期。而五担岗与二里岗的甗更接近,两者的足均较粗壮。陶盆T31⑨:11与安徽含山大城墩〔6〕T3⑤A:57亦相近,但腹部特征稍有区别,大城墩的同类器物时代应相对晚些。该期时代约相当于二里岗下层时期或稍晚。

第三期文化遗迹和遗物均较多,较前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期出土的陶鬲H109:2与二里岗H2乙:228、T27②:1,北阴阳营T373③:83、H102:2,大城墩T5④:6均各自相似,推测该期时代约相当于二里岗上层至殷墟时期。

第四期是遗址的繁盛期,遗迹和遗物的数量均达到顶峰。本期出土的陶鬲H100②:2与安徽肥西吴大墩〔7〕T1⑥:64、陕西长安张家坡〔8〕M19:8相似,时代应为西周早期。H93:2与江苏句容白蟒台〔9〕T1②:2相近,时代定为西周中期比较合适。H52:1与张家坡M385:2,H56:3与四脚墩〔10〕M4:8相似,经过比对后定为西周晚期。因此,第四期的时代贯穿整个西周时期。

第五期遗迹迅速减少,遗物种类变少,绳纹柱足鬲和原始瓷碗大量出现。本期出土的陶鼎H55:1与江苏句容浮山果园〔11〕M2:14形态相近,时代定为春秋早中期。原始瓷碗G27②:30与浙江德清独苍山〔12〕5号墩M1:10时代上应接近,为春秋中期或偏晚阶段。原始瓷盅H2:20与独苍山6号墩M1:4形态相同,时代应为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综合来看,本期的时代约从春秋早期至战国初期。

陶器纹饰从第一期至第五期各不相同,泥质、夹砂陶器中所体现的变化是从复杂变简单,硬陶器则从简单变复杂。第一期以素面为主,纹饰以简单的按窝纹为主;第二期开始出现刻划网纹,硬陶器内外壁多见轮旋纹;第三期开始纹饰种类明显增多,如绳纹、梯格纹、乳钉纹、同心圆纹、三角填线纹以及复合纹饰,硬陶器仍以轮旋纹为主;第四期纹饰未发生大的变化,硬陶器纹饰逐渐增多;第五期起硬陶器多以组合形式出现,种类多变(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