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本次发掘面积较小,发现遗迹较少且多不完整,但出土遗物比较丰富,尤其是T1和T2的第4层,基本涵盖了遗址出土陶器的器类。新浮遗址陶器的主要器类鬲、盆、刻槽盆、豆、罐、钵、簋、器盖等皆见于北阴阳营遗址第3层〔1〕以及团山遗址第10层和H9、H13〔2〕。新浮遗址的主要炊器夹砂红褐陶鬲,薄胎,折沿,高分裆,带实足尖,表面饰细绳纹;硬陶豆、钵、罐、器盖及其表面装饰的宽扁状器耳,泥质刻槽盆、器盖等,均与上述两个遗址所出同类器如出一辙。挹铜勺器体粗重,椭圆形口,下有三乳丁足,末端有方孔,也与北阴阳营第3层所出一致。在纹饰上,新浮陶器的主要纹饰如细绳纹、梯格纹、贝纹、雷纹等也是上述两个遗址的常见纹饰。因而,新浮遗址的年代当与二者一致。北阴阳营遗址第3层以及团山遗址第10层和H9、H13属于早期湖熟文化,与郑州二里岗下层有很多相似之处,一般认为它们时代相近,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早期。〔3〕所以,新浮遗址的年代也应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早期。新浮遗址中还出土了少量属于点将台文化的遗物,如侧装扁三角形鼎足和足跟带捺窝的柱状鼎足、带突棱的素面甗腰、大袋足带乳丁状实足尖的甗足,均与团山遗址第11层同类器一致,不排除早期遗物混入晚期堆积的可能。以上说明新浮遗址可能还有属于点将台文化的遗存,但因发掘面积过小而未发现该文化的堆积。
本次发掘出土陶器中也有一些为以往发掘的早期湖熟文化遗址少见或不见的器形,如豆把上部突鼓的泥质浅盘豆、夹砂白陶尊、镂孔呈三瓣形的原始瓷豆等,这些发现丰富了早期湖熟文化的内涵。一般认为,湖熟文化的分布中心在茅山以西的宁镇地区和皖南东部,新浮遗址的发掘说明早期湖熟文化在茅山山脉以东也有所发展。
附记:此次发掘领队为王奇志,参加发掘的有盛之翰、张长东等。
执笔者:王奇志 盛之翰
原载《考古》2008年第10期
【注释】
〔1〕南京博物院:《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3年。
〔2〕团山遗址考古队:《丹徒县赵家窑团山遗址》,《东南文化》1989年第1期。
〔3〕张敏:《宁镇地区青铜文化谱系与族属研究》,《南京博物院建院60周年纪念文集》,1993年;《宁镇地区青铜文化研究》,《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