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遗存分期
鬼山遗址的文化遗存堆积厚度平均达到2.2米,包含了丰富的各种人工制成的生活用具和生产用具,有居住和活动的地面、灰坑、壕沟等。这些现象充分显示出人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可以把文化遗存分成持续发展的2个时期。
第一期:地层A区T101—T 102的2—5层;B区T301—T307,TG1—TG3的2—3 层。本期炊器的特点为:鬲和甗是主要炊具,以素面占绝对成分,方唇和圆唇并存,袋足尖锥I型和袋足柱端Ⅱ型较为普遍,其特征与丹阳凤凰山三期Ⅱ1b、Ⅲ型鬲足相似。甗腰有捺窝纹的特征。鼎的数量极少。在这一期炊器中,出有少量的夹砂陶釜,此类器在土墩墓及湖熟文化遗址中,都是春秋阶段开始出现的器类。原始青瓷出现了各式碗形器,个别外沿边横置“S”形堆塑装饰。这一期纹饰有绳纹、回纹、方格纹、折线纹、梯格纹、 席纹、叶脉纹、弦纹、云雷纹、勾连雷纹、变体鸟纹、羽鸟纹、回字纹、套菱纹、附加堆纹、戳印圈点纹、指窝纹、锥刺纹等,方格纹可分为大方格、小方格、细方格、斜方格,回纹可分大回纹、小回纹、交叠回纹几种。组合纹饰种类也较多,主要有回纹和折线纹、回纹和变体鸟纹、回纹和席纹、回纹和梯格纹、回纹和折线填叶脉纹、回纹与羽鸟纹、回纹和菱形填线纹、回纹间隔折线与弦纹;方格纹和席纹、方格纹和云雷纹、方格纹和叶脉纹、方格纹和折线纹、方格纹和菱形填线、方格纹和套菱纹;弦纹间隔绳纹、弦纹和勾连雷纹、弦纹和回纹与云雷、弦纹和复线菱形纹、弦纹和变体鸟纹、弦纹填绳纹与斜线纹;绳纹和折线纹、绳纹和圈点纹等。以上器物特征和风格的变化,在春秋后期的湖熟文化遗址及土墩墓里都普遍而大量存在。因此,这一期的时代拟定为春秋后期。

图二十 出土的铜器构件
1.铜饰件(TG1③:2) 2.铜条形器(T307③—3:1)
第二期:地层B区T301—T307,TG1—TG3的4层。本期地层较薄,遗物出土量较少,以碎片为主。其炊器特点为:鬲的数量居多,甗相对较少,没有釜、原始青瓷出现。纹饰单一,以绳纹和间断绳纹为主。以上器物特征和风格的变化,这一期的时代推断为春秋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