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题材电影研究》简介
《藏族题材电影研究》这本书是由.郭鹏群著创作的,《藏族题材电影研究》共有110章节
1
作者简介
郭鹏群(1979— ),河南汤阴人。现为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曾主持教育部课题两项,出版专著两部,作品获云南省哲...
2
目录
目 录 作者简介 引言 一、电影《消失的地平线》与西方的“香格里拉”神话 二、中国藏族影像中的“现代文明”与“世俗生活” 三、藏族题材电影的文化符号传播与影响力...
3
引言
在中国电影史上,藏族题材电影以其丰厚的地域文化符号,持续建构出一个富有审美意蕴的文化地理空间。无论是久负盛名的《农奴》《冰山雪莲》《盗马贼》《红河谷》《孔繁森》...
4
一、电影《消失的地平线》与西方的“香格里拉”神话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出版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迅速引起轰动,随后登上英国畅销书榜首,并获得霍桑登文学奖。这部小说主要...
5
二、中国藏族影像中的“现代文明”与“世俗生活”
有论者指出:“西方有关西藏的知识深深植根于他们的‘东方主义’意识,在想象中建构了一个香格里拉,当然,这并不是西藏神话的全部。其背后更深隐藏着的,是西方人对中国在...
6
三、藏族题材电影的文化符号传播与影响力构建
“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标记。符号学就是意义学,就是研究意义的表达、传播、接受和理解的学问。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而言,电影艺术所使用的符号是最复杂的,包括视觉符号、听觉...
7
第一章 中国藏族题材故事片发展综述
藏族同胞主要生活在我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其中,西藏自治区是藏族人聚集生活的主要区域,自治区政府所在地...
8
第一节 藏族走向现代文明的银幕见证(1951—1977)
从考古学的实证研究出发,早在4000多年前,雅鲁藏布江的周边就有了藏族祖先的活动踪迹。在藏语中,“雅鲁”指的是从天上来。这条2000多千米的大江流经藏族文明的主...
9
一、汉藏团结的中华民族情怀与新政权剿匪反特的电影抒写
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已经崩溃,撤退台湾后在大陆留下了大批特务。在西南与西北地区尤为严重。这些地区山高路险,政治情况颇为复杂,为土匪与特务留下了活动...
10
二、红军过藏族聚居区的历史回望与现实藏族人民的生活解放
有学者认为:“在举世闻名的长征途中,红军三大主力先后经过了川、滇、康、甘、青等省区的藏族居住区。这些藏族聚居区的存在,在红军的长途行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藏族...
11
三、中央支援藏族聚居区建设的现实抒写与藏族人民生活巨变的艺术呈现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政府开始大力支持西藏建设,制定了大量的扶持西藏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推动...
12
四、拍摄者的主观视角研究与藏族走向现代文明的银幕见证
这一时期的藏族题材电影,与西方塑造的乌托邦形象截然不同。从现实实践来看,拍摄这些藏族题材电影的导演,或者写作剧本的编剧,都是受到五四新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也是受...
13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中的重新崛起与多样探索(1978—2000)
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实施改...
14
一、电影《无情的情人》:从剧本到电影的多层次人性表达
早在1959年,徐怀中的电影文学剧本《无情的情人》就发表在《电影创作》11月号。该剧本是作者应北京电影制片厂之约,根据自己的短篇小说《松耳石》改编而成的。这部电...
15
二、《盗马贼》:藏族人情与宗教的复杂纠葛
1986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盗马贼》,引起文化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导演田壮壮,与张艺谋、陈凯歌都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当时是我国的新...
16
三、《红河谷》:藏族视角下的人性残酷与国族命运纠葛
1996年12月,由冯小宁执导,宁静、邵兵、多布吉、应真等主演的藏族历史电影《红河谷》上映,随即引发广泛讨论。该电影随后获得了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
17
四、《益西卓玛》:个人情感与历史风云的复杂呈现
2000年,著名导演谢飞的电影《益西卓玛》上映,获得较多好评。随后,该影片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特别奖、最佳剧本特别奖、最佳音乐奖等多项大奖。这部电影讲...
18
五、其他藏族题材电影:藏族社会现实的影像塑造与形象传播
1978年的《冰山雪莲》,将红军长征时期留下的婴儿金珠的命运,一直贯穿到新中国成立后西藏的和平解放,承接了新中国的红军长征叙事与农奴叙事规范,显示了过渡时期的电...
19
第三节 藏族题材电影与藏族导演的双重崛起(2001—2020)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加速,民营电影企业迅速崛起,各省区市也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电影。在此背景下,藏族题材电影强势崛起,出现了边地军人爱情的力作《我的格...
20
一、21世纪藏族题材电影全面崛起的标志,就是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
2001年,电影《我的格桑梅朵》上映,成为我国藏族题材电影主旋律思想的新表达。 这部电影是以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进藏筑路为故事背景,呈现了先遣团团长欧战军与女兵...
21
二、以万玛才旦和松太加为代表的藏族导演迅速崛起
2006年,一则新闻报道了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崛起:“昨晚,旨在鼓励培养亚洲电影新锐力量的第三届亚洲新人奖在上海颁发。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由藏族导演独立执导的影片《...
22
三、21世纪初的藏族导演的创作特征
总体上来看,21世纪初的藏族青年导演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从文化取向上来看,这批强势崛起的藏族青年导演,大多具有明确的藏族文化身份认同,能够自觉地传承藏族文化,...
23
第二章 中国藏族题材纪录片发展概要
民国时期,西藏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无论是袁世凯政府、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党政府,均没有在西藏正式驻军。但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均坚持认为西藏是中国的地方政...
2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中国藏族题材纪录片概述
总体而言,民国时期的藏族影像纪录,主要与一些重要事件或人物有关,并因此形成了三个节点。一是西藏十三世达赖喇嘛去世祭奠和举行十四世达赖坐床典礼时,中央政府派员入藏...
25
一、《西藏巡礼》等纪录片,成为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的历史见证
1933年底,西藏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这成为西藏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根据从清朝就形成的历史定例,凡是达赖喇嘛去世,作为地方政府的西藏必须要向中央呈报。西藏地方...
26
二、孙明经:用镜头记录民国时期藏族社会图景的“徐霞客”
“在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先驱者中,孙明经是个标志性人物,被蔡元培誉为‘带摄影机的徐霞客’。……孙明经一生有4次行程超过万里的拍摄经历:1937年从华东至西北的科考万...
27
三、郑君里的《民族万岁》,是包括藏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对日作战影像的呈现
被认为具有史诗品格的大型纪录片《民族万岁》,其拍摄过程较为曲折。有专家曾考证指出:“《民族万岁》是由中国电影制片厂出品,著名导演郑君里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一部反...
28
第二节 新中国50年藏族发展的真实记录(1950—2000)
西藏虽然在1951年和平解放,但有关藏族题材的纪录片,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就开始大量出现。如《解放西藏大军行》,呈现了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昌都等一系列历...
29
一、新闻宣传类纪录片成为藏族时代影像的真实记录
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西藏题材类纪录片,就是《解放西藏大军行》。早在1950年初,北京电影制片厂就派出了摄影师郝玉生和李秉忠作为领队,组织了一支跟随进藏大军一...
30
二、聚焦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朴素记录直抵人心
1991年,王海兵执导的纪录片《藏北人家》上映,迅速引起广泛关注,获得四川国际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熊猫大奖、全国电视外宣节目荣誉奖并入围法国国际音像节。这部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