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方式的拓展与传播覆盖度研究
从藏族题材电影的国内影响来看,传播方式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间,电影放映主要依靠流动放映队和集体影院。20世纪90年代后,电视开始逐渐普及,藏族题材电影的放映有了新的渠道。2005年后,电脑、网络开始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引发了传播方式的大变革。2015后,4G网络开始普及,手机上网逐渐成为新的风潮,并带来了短视频的兴起。国内传播方式的变革,对藏族题材电影的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有专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城居民为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对藏族题材电影在藏族地区的传播效果进行调查。该调查认为:“大众收看藏族题材影视作品大多通过有线电视、电脑网络、影像光碟以及电影院收看等几种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183人中,45.79%的人通过有线电视收看,33%的人通过电脑网络收看,16.9%的人通过影像光碟收看,7%的人通过电影院收看藏族题材电影,有0.75%的人通过其他方式收看……选择电脑网络的人数集中于39岁以下的人群,占选择该项人数的90.9%;选择电影院观看的人数集中在20—49岁这个年龄段之间,且大部分是大专以上学历。”[26]
这个调查颇有意义。由以上数据大致可以看出,在2012年左右,电视与互联网网络平台是城市里藏族群众观看藏族题材电影的主要渠道。这反映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以有线电视建设和互联网网络建设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目前在包括西藏在内的地区已经取得了非凡成就。据相关统计数字,早在2016年,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5.21%和96.32%,拉萨则分别达到了98.15%和98.58%。[27]到2021年,西藏双语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超99%。[28]在网络建设上,有新闻指出,2020年西藏自治区“建制村通光纤率、4G通信覆盖率均达99%。‘一网一云一中心’信息化架构体系基本建成。数字经济起步加速。信息化指数达75.8,两化融合指数达42.8”[29]。
从藏族本身来看,藏族聚集区电影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电影的影响力确实在不断增加。以西藏为例,截至2021年,有新闻指出,西藏“已有7个市(地)电影管理中心(站),74个县(区)电影管理站,478个乡镇放映队,6个寺庙放映队,建成62家影院150块银幕,为我区强化电影意识形态属性、建强电影意识形态阵地、推进电影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0年底,西藏影视译制工作者完成各类藏语译制影片2400余部,总时长超过2万小时,放映面积覆盖全区7市(地),实现西藏民族语译制工作年译制数量和质量都走在全国前列”[30]。由此可以看出,西藏不断推进电影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并加强了译制片工作,这为藏族题材电影下沉基层,为藏族人民服务提供了良好环境。
从全国来看,随着传播方式的日益多元化,藏族题材电影的影响力日渐提升,特别是藏族纪录片广受欢迎。新华网曾以《藏族题材电影为进藏旅游“加温”》为题报道:“‘盐井、左贡、邦达、然乌……拉萨’,来自云南的小伙子刘凡正指着日记本向记者介绍他的行程。两个月前,他观看了电影《转山》,电影中壮丽、神奇的西藏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寒假,他决定重走‘转山’路,如今他已经顺利到达了旅程的最后一站——拉萨。像刘凡一样,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因为看了某部藏族题材的电影,更加坚定了进藏旅游的念头。……‘《喜马拉雅》是我最喜欢的藏族题材电影。高原的人、牦牛和山川如诗如画,让我心潮澎湃。这是我第五次来西藏了,明年还要带儿子一起来!’刘先生说。”[31]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看了某部藏族题材电影,特别是藏族题材的纪录片,萌发去西藏的念头并付诸实际行动的事,数不胜数,侧面验证了藏族题材电影在全国的影响力。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早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这在前文已经有所论述。据相关新闻报道,“自2016年成立,抖音创造了不少互联网奇迹,两年时间完成了日活1.5亿的突破,截至2020年4月,抖音/TikTok在苹果和Google官方应用商店的下载数量突破20亿次,在全世界已跻身前十。……可以说,抖音/TikTok建立了一个跨越文化和国界迎合所有地球人的娱乐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人都有同时成为内容生产者和观赏者的可能性”[32]。随着以专业拍摄、自媒体发布或影视剪辑有关西藏题材影视大片大量上传抖音平台,藏族题材电影故事片与纪录片也随之传到全世界。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获奖的藏族影像,更是具有较高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