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藏族题材电影国际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21世纪藏族题材电影国际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以万玛才旦执导为旗帜的藏族题材电影,在21世纪确实形成了一股浪潮,并扩散到世界的各个电影节和影展之中。在这一过程中,藏地“新浪潮”的概念被提出,万玛才旦、松太加、拉华加、久美成列等成为其中的中坚人物。“万玛才旦介绍,藏地‘新浪潮’是借用法国而来的概念,有没有很强的实验性、开创性还有待观察,‘我觉得主要还是新在视角,过去藏地更多的是被外界描述的状态,现在很多的藏族导演从内部来看待这个民族和文化’。”[22]除此之外,以万玛才旦为首的21世纪藏地“新浪潮”,不仅仅革新了我国藏族题材电影的创作观念、作品构成、思想深度等,更是日渐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国际传播力量。

从政治和艺术的视角来看,藏族题材电影的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世界了解西藏的真实状态,破除西方对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妖魔化

有评论者曾指出:“抱团取暖的藏地导演们牢牢掌握藏地电影影像表达权之后,也在用不卑不亢的姿态在国际上传播‘藏地密码’,传播真实的、当下的藏地文化——这里既不是世外桃源,也不是蛮荒之地,而是他们珍视并热爱的精神家园。”[23]这段话较为精当地阐明了藏族题材电影国际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首先,西方社会对西藏一直存在着“世外桃源”式的想象,进而对旧西藏存在的政教合一以及农奴制度给予美化,也就是我们前文多次论述的“香格里拉”神话。这一神话般的想象,否定了我国政府对西藏的解放与改造,否定了新中国成立后西藏社会的巨大进步,否定了藏族社会的现代化进步与现代文明的浸染,从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攻击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浪潮。21世纪的藏族题材电影,利于西方社会了解真实的西藏,并以藏族导演的身份传达了真实的西藏社会,进而瓦解西方对西藏形象的肆意歪曲。

其次,西方社会总是找各种原因,攻击我国政府的各项少数民族政策。如宗教政策、计划生育政策、藏汉一家亲政策等,并在攻击我国政府的同时,把藏族社会描绘为受压迫和被撕裂的社会。但仔细观看21世纪的藏族题材电影,我们就可以从影像中发现,西藏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日新月异,藏族人民的美好生活蒸蒸日上和宗教信仰自由。这些美好场景与发展通过藏族题材电影呈现于世界,从根本上瓦解了西方社会对中国政府西藏政策的攻击,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统一重要的政治意义。如万玛才旦的电影《气球》,对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给予了详细解读;《老狗》对藏族文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迷茫给予了艺术呈现;《静静的嘛呢石》中小喇嘛真实和充满希望的生活等,都呈现了藏族社会的自然生存状态,颇有说服力。

(二)有利于拓展藏族题材电影的影响空间,增强藏族题材电影发展的活力

与国内其他类型的电影相比较,藏族题材电影属于小众电影,其本身生存与发展空间较为狭窄。在此背景下,21世纪藏族题材电影的快速发展,与其在国际上频频获奖有较大关系。事实上,从21世纪藏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轨迹来看,藏族题材电影的国际化,极大地拓展了其影响力,为其生存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首先,藏族题材电影在国际影展上频频展映,并大量地获得各种奖项,进而引起了我国政府与影视界的高度重视。前文曾经指出,藏族题材电影的商业化进程并不顺利,其市场化生存面临较多挑战。在此背景下,藏族题材电影进军国际影展,确实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形成了我国政府、国内市场、藏族影视人才等多方关注的聚合效应,这为藏族题材电影的生存注入了活力,也为其市场投资、资金周转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其次,藏族题材电影的国际化进程,引来了中外交流的良性互动,拓展了藏族题材电影的影响力,扩大了藏族题材电影从业者的视野。从近年来中外影视交流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确实担当了重任,并在南亚、东南亚乃至西方社会中引起了一定关注。由于西藏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我国藏族题材电影受到关注并不奇怪。而这种广泛交流,特别是藏族导演频频与国际同行交流,学习借鉴西方的有益做法,大大提升了藏族题材电影从业者的视野,有利于藏族题材电影艺术品质的提升。

从实践来看,很少有藏族题材电影依赖市场生存。这种情况下,政府支持或者国际获奖,已经成为包括藏族题材电影在内的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生存常态。以此观之,资助政策的制定和国内外艺术影响力的提升,是目前藏族题材电影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