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题材纪录片发展概要

第二章 中国藏族题材纪录片发展概要

民国时期,西藏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无论是袁世凯政府、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党政府,均没有在西藏正式驻军。但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均坚持认为西藏是中国的地方政府,是五族共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藏族文化在民国影像纪录中较为罕见。

1935年,《神秘的西藏》和《黄专使奉令入藏致祭达赖喇嘛》成为我国最早的藏族题材纪录片。1939年的《西藏巡礼》,在我国藏族题材纪录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孙明经深入康巴藏族聚居区,拍摄了大量的藏族题材纪录片。1940年,郑君里导演的纪录片《民族万岁》,更是被称为史诗级纪录片。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加快对西藏建设的力度,大量具有新闻价值的藏族题材纪录片涌现。改革开放后,藏族题材纪录片开始聚焦普通藏族人的生活。如1991年的《藏北人家》,主要以西藏牧民措达一家从早到晚的生活为主要线索,包括吃穿居住、生产劳动与宗教礼仪,进而使得藏族平民的生活跃然于银幕。这在我国藏族题材纪录片中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更是成为藏族题材纪录片的经典之作。

21世纪以来,藏族题材纪录片大量涌现,并随着高科技拍摄设备的持续投入,诞生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佳作。《西藏一年》《第三极》《尼玛和晓敏》《贡布的幸福生活》《喜马拉雅天梯》《老人们》《峡谷背夫》《西藏时光》等数量众多的纪录片,见证了藏族题材纪录片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