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族题材电影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三、中国藏族题材电影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时至今日,我国藏族题材电影国际化进程还远远不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与境外藏族题材电影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还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境外藏族题材电影,特别是以达赖为首的制作了大量的藏族题材电影,在国际上混淆视听,歪曲事实,肆意攻击我国政府,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有专家认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电影、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获取方式日益多样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积极利用像《西藏七年》这样的境外藏族题材电影,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宣传其所谓民主、自由价值观,不遗余力地输出诋毁社会主义、分裂中国的理念,弱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对我国文化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4]

二是在境外的展映中,我国的藏族题材电影,经常受到一些带有偏见的解读,影响了传播效果。如对万玛才旦的电影《气球》,法国电影杂志曾评论说:“《气球》表面上像一个神秘的寓言故事,而实际上,这个故事有着真实的历史现实背景:中国政府为了控制人口,尤其是出生人口而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个日渐崩溃的传统社会里,摩托车取代了马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新的禁忌摧毁了原本意识形态的基石。在传统社会中,禁忌的目的是捍卫文化,而如今它们则却致力于根除文化。”[25]这样的评论,是基于西方人认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侵犯人权,以及我国在对藏族文化实行“根绝”的意识形态偏见。这完全背离了电影《气球》的真实主题。

三是我国藏族题材电影在国际化过程中优秀作品数量较少,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远远不够。纵览21世纪的藏族题材电影,主要以万玛才旦的电影为主。虽然万玛才旦的电影在国际上的获奖或者展映,但个人作品的影响力毕竟有限。偶有其他藏族导演的优秀作品在国际影展上崭露头角,但也难以形成集群效应。事实上,21世纪的藏族题材电影,大多是藏族导演拍摄的,本身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藏族题材故事片很少被其他民族涉及,特别是汉族著名导演或演员,他们对藏族题材电影逐渐疏离。

由此可以看出,21世纪藏族题材电影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但其国际影响力远远不够。其根本原因,还是优秀作品数量较少,影视尖端人才匮乏。其中,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藏族题材电影如何做好国际宣传,特别是藏族题材电影的正确解读与民族文化的弘扬,需要优秀的影视评论家和影视从业者积极正确发声引导,不能把话语权拱手相让。二是如何把国家战略与藏族导演的自身体验贴切地黏合在一起。目前来看,藏族导演的自身体验占主导地位,这并没有问题,也是保证藏族题材电影艺术创新性的基础条件。但国家战略与国家形象的考量,更应该纳入藏族导演创作的宏观视野。三是优秀的藏族题材电影,包括纪录片在国外的播放平台需要扩大。而这亟待国家相关部门加大这一方面的规划与投入。

综上所述,国藏族题材电影的国际化征程,虽然在21世纪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我国少数民族电影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有力地破除了西方“神话西藏”或“妖魔化西藏”的种种偏见和谣言,树立了崭新的西藏形象。但我国藏族题材电影仍然存在被西方社会误读且反驳无力,国内优秀影片数量少且影响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如何抓住藏族题材电影的解读话语权,把藏族导演的自身生命体验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就成为摆在我国电影界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