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专 著

[1]保罗·霍金斯.影视人类学原理.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饶曙光.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3]胡谱忠.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

[4]多杰东智,洛桑卓玛.藏族符号与象征.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3.

[5]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

[6]孙立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7]王广飞,饶曙光.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筑梦之旅(西藏卷).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

[8]马睿,吴迎君.电影符号学教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9]郑君里.我们怎么制作《民族万岁》//李镇.郑君里全集:第四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

二、期刊报纸文章及硕士论文

[1]凌子风.我要更好地学习:《金银滩》导演工作的回忆.大众电影,1953(18).

[2]张西申,马宏骥,格桑吉村,泽明顿珠.创作不能歪曲现实:批判《无情的情人》对藏族人民现实生活的歪曲.电影艺术,1960(6).

[3]许之乔.从形象看哲学:从娜梅琴措与多吉桑看“人性论”在《无情的情人》中所体现的恶果.电影艺术,1960(7).

[4]陆文采.评《无情的情人》及其批判.辽宁师院学报,1980(1).

[5]萧叶.《盗马贼》论辩.电影艺术,1986(7).

[6]忻迎一.《万里藏北》拍摄随感.电影通讯,1989(3).

[7]王海兵.外国专家评《藏北人家》.现代传播,1992(2).

[8]本刊记者.《红河谷》是一次人生的攀登:冯小宁导演访问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7(1).

[9]沙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评美国影片《在西藏七年》.中国西藏(中文版),1998(3).

[10]阿沛·阿旺晋美谈《在西藏七年》及其他.中国西藏(中文版),1998(3).

[11]王云龙.偶然与必然:《尼玛和晓敏》创作谈.电视研究,1998(7).

[12]谢飞,梁光弟,等.《益西卓玛》走进西藏.电影艺术,2000(4).

[13]安海青.藏族的狗崇拜习俗.西藏民俗,2000(2).

[14]寇才军.外国电影中的藏文化“刻板印象”.西藏研究,2007(1).

[15]张亚莎.马图形·“风马”·战神格萨尔:由西藏岩画“马图形”所引发的思考.中国藏学,2008(1).

[16]杜永彬.西方对西藏的误读及其原因.当代世界,2009(4).

[17]刘炎迅.万玛才旦:诉说西藏的灵光.中国新闻周刊,2009(7).

[18]王尧.《西藏一年》:从BBC到CCTV的幕后.中国青年报,2009-07-31.

[19]平客.《西藏一年》:意外的“外宣”.南方周末,2009-07-30.

[20]张明.藏地纪录片发展史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

[21]王敏.西藏:走出香格里拉的神话.社会观察,2011(9).

[22]崔斌箴.纪录片《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拍摄故事.档案春秋,2011(4).

[23]钱淑芳.跨越20年的西藏纪录:《西藏的诱惑》《八廓南街16号》《西藏一年》比较分析.中国电视(纪录),2011(8).

[24]施玮妮.雪域影像及其想象历程:中国电影作品中西藏形象研究.兰州大学,2012年.

[25]钱世奇.“能指的想象”:多重影像中的西藏研究.安徽大学,2012.

[26]张吉会,陈尚才.寺内与寺外:藏族题材电影《静静的嘛呢石》与《高山上的世界杯》对比分析.西藏艺术研究,2012(4).

[27]朱茂青.试论影片《柯山红日》对中国电影文学的贡献.电影评介,2012(11).

[28]才旦曲珍.生死轮回中的转换:试析藏族丧葬习俗的仪式过程.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29]田聪明.中电影业“大地震”:国产电影“统购统销”的打破.纵横,2012(11).

[30]胥婷婷.西藏题材电影的意识形态解读.南京师范大学,2013.

[31]王春丽.藏族题材电影在藏族地区的传播效果调查: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32]张明.孙明经与西康民族志电影创作.新闻界,2013(9).

[33]傅丽.西藏影像的叙事符号与文化意蕴.浙江师范大学,2014.

[34]何文华.20世纪90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西藏观解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5]米文科,杨胜利.宗教文化视域下的藏族文化象征符号.西藏研究,2014(2).

[36]张同道.用心灵叩问西藏:对话旅英纪录片制作人、《西藏一年》导演书云.南方电视学刊,2015(5).

[37]吴菲.《喜马拉雅天梯》:独立纪录片任性的代价.中国艺术报,2015-11-06.

[38]顾广欣.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与传播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5.

[39]张涛.境外藏族题材电影与国家文化安全.艺海,2015(7).

[40]华烨.21世纪藏族青年电影导演群体研究.西北大学,2015.

[41]刘忠波.西方纪录片中作为“他者”的西藏形象.艺术研究,2015(3).

[42]满却顿智.论藏族题材电影的艺术创作视角:以《农奴》和《盗马贼》为例.西藏艺术研究,2015(1).

[43]任姗姗.天梯通向何方.人民日报,2015-11-19.

[44]李鲛.比较视野下的西藏形象.安徽大学,2016.

[45]张龙,蒋烨红.中国藏文化题材纪录片国际传播中的“东方主义”困境与出路探析.中国电视,2016(3).

[46]王华,崔思滢.从影片《金银滩》看民族、阶级与国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47]于安龙.藏族聚居区在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党史文汇,2016(9).

[48]邱俊熙.电影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纪录片中的茶马古道:对《德拉姆》和《茶马古道》的对比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16(1).

[49]王玉良.论抗战时期的“诗性”纪录片《民族万岁》.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1).

[50]万玛加.首届“穹角奖”原创电影剧本大赛开奖.光明日报,2017-06-03.

[51]沈义贞.论影视作品影响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7(2).

[52]王黎娟.21世纪以来藏族题材电影的审美呈现与文化趋向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17.

[53]马一卉.藏族题材纪录片创作发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8.

[54]孙玉艳,刘小三.影像与符号:涉藏纪录片中的西藏形象研究:以《西藏一年》《第三极》《喜马拉雅天梯》为例.今传媒,2018(6).

[55]张涛.“香格里拉”神话与幻象:西方的“西藏印象”影像探源.西藏研究,2018(2).

[56]邓启耀.抗战时期藏彝走廊的民族工业图景.中国民族报,2018-02-23.

[57]张嘉.藏族电影不只是风光和寺院.北京青年报,2018-11-01.

[58]黄望莉,赵彬.左翼·纪实·国族:对郑君里《民族万岁》的再认识.当代电影,2019(4).

[59]陈墨.抗战宣传片《民族万岁》研究.当代电影,2019(5).

[60]周安琪.大后方纪录片《民族万岁》及对郑君里战后电影创作的影响研究.重庆大学,2019.

[61]万玛才旦,胡谱忠.《撞死了一只羊》:藏语电影的执念与反思:万玛才旦访谈.电影艺术,2019(3).

[62]饶曙光,李道新,等.地域电影、民族题材电影与“共同体美学”.当代电影,2019(12).

[63]丝路上的胶片盛宴.人民日报,2019-08-04.

[64]张希彤.百年藏族电影发展史研究(1920—2020).西北师范大学,2020.

[65]万玛才旦,索亚斌.《气球》:意象、故事与困境:万玛才旦访谈.电影艺术,2020(6).

[66]刘戈.抖音为什么在全世界能“抖”起来?.中国经营报,2020-08-22.

[67]降边嘉措,扎西旺堆.用镜头记录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中国民族报,2020-09-11.

[68]张方方.万玛才旦与藏地电影新浪潮.南方周末,2020-11-26.

[69]胡守勇.正确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斗争性.湖南日报,2021-01-25.

[70]达穷.浅谈西藏影视译制工作.西藏日报,2021-07-15.

三、网页电子文献

[1]帕巴群增,赵鸿博.西藏电影50年.人民网,2001-05-23.

[2]陈琳.藏族导演获最佳新人导演.新浪网,2006-06-25.

[3]杜永彬.西方对西藏五大误读及缘由.新浪网,2009-03-26.

[4]杨欢.西方电影为达赖涂脂抹粉塑造“高大全”形象.中国新闻网,2009-06-17.

[5]许万虎.藏族题材电影为进藏旅游“加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12-01-10.

[6]孙闻.好莱坞纪录片《真实的西藏》在京首映.西藏在线网,2013-12-11.

[7]纪录片《进藏》:讲述十个人的进藏朝圣之旅.中国纪录片网,2014-01-25.

[8]邹瑞玥.电影人热议《西藏天空》:藏族题材是巨大文化宝库.中国新闻网,2014-04-22.

[9]经略.香格里拉神话背后的前现代本质.新浪历史网,2014-04-30.

[10]崔永焘.首部青藏高原青春骑行微电影《爱,全在那儿》开拍.西藏在线网,2014-07-08.

[11]朱靖江.尘封的影像民族志: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2014-10-28.

[12]朱靖江.《八廓南街16号》:“观察式”影像民族志.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1-09.

[13]无名.《城殇》反响强烈 专家研讨“微纪录片”现象.中国纪录片网,2015-01-29.

[14]牛春颖.《第三极》总导演曾海若谈拍摄故事.中国新闻广电出版网,2015-04-16.

[15]张超群.《真实的西藏》导演内贝:真实的发展真实的进步.新华网,2015-08-27.

[16]大型系列纪录片《西藏》今晚即将重磅推出.新华网,2015-09-05.

[17]哈麦.专访万玛才旦:独立电影处境比以前更难.搜狐娱乐网,2015-09-05.

[18]大型涉藏纪录片《天河》引发社会关注与热议.中国文明网,2015-09-10.

[19]李夏至.《喜马拉雅天梯》上映 纪录片票房奇迹会发生吗?.人民网,2015-10-16.

[20]丁舟洋.金爵奖评委万玛才旦:资本洪流下,艺术电影仍有生存空间.中国经济网,2016-06-14.

[21]赵振宗,张杨,李力.但愿《皮绳上的魂》票房破亿创纪录.腾讯娱乐网,2016-06-19.

[22]黄晓敏.藏地人生影片“俘虏”美观众:专访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西藏在线网,2016-10-11.

[23]陈韬彬.藏地“新浪潮”影片首次全国范围内巡展.中国新闻网,2016-10-22.

[24]韩海兰.《尼玛和放生羊》获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优秀作品.中国西藏新闻网,2016-10-31.

[25]陈韬彬.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认识藏地要回到当下和人本身.中国新闻网,2016-12-04.

[26]肖扬.贾樟柯助阵《塔洛》藏语电影首登国内院线.中国作家网,2016-12-07.

[27]王莉.小众电影正在积极大众化陈为军:不要羞于谈票房.人民网,2016-12-11.

[28]孙睿.中国藏族聚居区最大影视基地落户青海同德.中国新闻网,2016-12-13.

[29]《塔洛》爱奇艺上线网络文艺院线延续艺术生命力.中国文艺评论网,2016-12-20.

[30]广电视讯.西藏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超98%.搜狐网,2017-03-17.

[31]《冈仁波齐》票房破2000万获各领域知名人士力挺.新浪娱乐网,2017-06-27.

[32]宋诗婷.冈仁波齐的逆袭,以及导演张杨的坚持与困惑.三联生活周刊博客,2017-06-28.

[33]公益片《格桑花开的时候》将2018年春节后上映.新浪娱乐网,2017-10-27.

[34]郭俞洁.关于藏地的电影,其中一部可与好莱坞影片媲美.网易号“天上西藏”,2017-11-07.

[35]无名.三年打造 真实记录 不容错过的《西藏时光》.央视网,2017-11-27.

[36]《西藏时光》背后的故事.环球网,2017-11-27.

[37]赵汉唐《七十七天》连续六周排片逆袭票房破亿.中国日报网,2017-12-27.

[38]最具争议西藏电影?《金珠玛米》口碑两极分化.网易娱乐网,2017-12-14.

[39]章琰.《喜马拉雅天梯》将播这部纪录片做到“登峰造极”.人民网,2018-01-12.

[40]赵妍.“中国的电影制作及其国际影响”对话在德国举行.国际在线网,2018-03-06.

[41]生命奔腾的意象:《太阳照耀》微纪录片.中国日报网,2018-03-28.

[42]《香巴拉深处》:一个极乐世界正在等你去探寻.甘孜文明网,2018-04-27.

[43]柯克.雪域高原的类型电影:影片《八万里》创作有感.中国民族网,2018-08-16.

[44]常邦丽.藏族人的崇羊习俗.中国西藏网,2018-10-22.

[45]《雪域谍影》荣获“法治西藏”微电影一等奖.中国西藏网,2018-11-13.

[46]迈向高峰:全国各地电影管理部门负责人访谈录(西藏).搜狐网,2019-03-24.

[47]喜饶尼玛.第一部关于达赖喇嘛坐床典礼的纪录片:《西藏巡礼》.中国西藏网,2019-04-22.

[48]葛怡婷.撞档《复联4》的藏语电影,商业夹缝中的“藏地新浪潮”.第一财经网,2019-04-25.

[49]一条.对话万玛才旦:我不是只给藏人拍片.豆瓣电影网,2019-04-27.

[50]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松太加:淡化对西藏明信片式的解读.搜狐网,2019-06-03.

[51]孙海悦.系列短片《西藏微纪录》(第二季)全网上线.人民网,2019-06-17.

[52]张滢莹.万玛才旦:一切意义,都在寻常里.中国作家网,2019-08-30.

[53]胤祥.《气球》:万玛才旦的突变.人民网,2019-10-25.

[54]兰波.万玛才旦访谈:藏族聚居区的现实与想象.腾讯网,2020-04-24.

[55]Dorje Tso.旦真旺甲作品《随风飘散》入围第25届釜山电影节.藏人文化网,2020-09-17.

[56]泽深影业.上映6天票房不足500万,电影《气球》遭遇排片难题.搜狐网,2020-11-25.

[57]柳青.从《静静的嘛呢石》到《气球》,万玛才旦讲不完的藏地寓言.新华网,2020-11-26.

[58]Pascal Binétruy.万玛才旦是理性的抒情诗人.腾讯网,2020-11-27.

[59]《气球》“泄气”,艺术片的出路在哪?.新浪网,2020-12-02.

[60]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与五位大师相约在海南.凤凰娱乐网,2020-12-09.

[61]饶曙光.少数民族电影与共同体美学.中国作家网,2020-12-22.

[62]西藏自治区推进“数字西藏”建设.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网,2021-02-02.

[63]书本放映.万玛才旦作品展映,超越族群极限.腾讯网,2021-03-15.

[64]喜饶尼玛.1934年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次长因何入藏?.中国西藏网,2021-03-16.

[65]路军.瞭望: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动指南.新华社客户端,2021-04-12.

[66]西藏双语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超99%实施优秀文化产品乡村供给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央视网,2021-05-22.

[67]国际锐评评论员.真实的西藏击碎西方反华势力的“人权”谎言.中华网,2021-05-22.

[68]张芮绮.习近平心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新华网,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