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意象的精心呈现与藏族宗教文化的现代思考
藏族自古就有对鸟图腾的崇拜意识,并在其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创造和发展了有关“鸟崇拜”的民风民俗。依据藏族鸟图腾文化崇拜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藏族人常以天葬的形式来寄托自己对精神世界的美好向往。
电影《撞死了一只羊》中,故事从男主人公金巴分神看车窗外的秃鹫,不料意外撞死了一只羊开始,而秃鹫和羊这两个动物意象在金巴“生死有报”的宗教信仰驱使下形成了一种因果关联性。金巴按照自己的信仰准则,把羊拉去寺庙请僧人超度,并送往天葬台实行天葬仪式,希望借此来增加功德。随着剧情的不断跟进,秃鹫和羊作为一对代表因果关系的意象符号在影片中相伴出现:羊之所以会被金巴撞死的起因是由于秃鹫的突然出现,又在藏族不能滥杀无辜的文化信仰促使下,金巴用羊投喂秃鹫的方式为其超度。羊因秃鹫而死,也借秃鹫才换来下一世的轮回,得以用另一种方式换来生存。这两者相互羁绊的联系都是藏族信仰的文化隐喻,体现了藏族人所具有的强大精神信仰。
在这部电影中,更引人瞩目的,是秃鹫这一符号形象出现在金巴的复仇之梦中,隐喻了金巴以及整个藏族群体都能摆脱思想的枷锁,迈向现代化社会的美好愿望。电影中,当金巴在换轮胎之后进入梦境,在梦境中金巴化身复仇者终于杀死了仇人玛扎。紧接着镜头一转、将目光对准远处飞来的一只秃鹫,一路追随着它的身影看到金巴站在秃鹫群中,目睹大群秃鹫分食仇人玛扎的尸体,最后飞向天空的秃鹫化为了一架飞机飞行在草原的上空,渐渐消失在太阳的光影中不见了踪迹。此时秃鹫作为藏族传统文化中的图腾崇拜象征与富有强烈现代性特征的交通工具飞机之间形成了一种载体置换。在两种形式的置换中完成了一个族群从旧时代向新时代的转变,这种变化在导演眼中被认为是一种正向的交替。
万玛才旦导演曾在采访中表示:“在个体觉醒之后,这个民族整体的觉醒才有可能,民族才有希望。所以,梦醒之后,当他第一次抬头看天空的时候,看到的是秃鹫,第二次看的时候,秃鹫的位置是一架飞机掠过,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旧的时代结束了,所以它其实还是有很大的现实隐喻性。”[5]正如导演所述,电影《撞死了一只羊》在总体思想上集中呈现出的是一种觉醒意识,通过同名为金巴的这两个视点人物一善一恶的对立,以及藏族传统复仇观念和金巴所采取的富有现代魔幻性的复仇方式之间的冲突碰撞,都暗含着导演对传统文化习俗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不断变化的一种反思。在梦境中的复仇实现了对杀手金巴复仇者身份的一次救赎,而结尾处金巴眼中的太阳则象征着禁锢思想的突破口。秃鹫化为飞机消失在太阳中,隐喻着传统文化深厚的藏族走向光明的现实。导演也凭借秃鹫这一代表性意象在电影中向观众传递出“摒弃某些旧有传统,探求新的发展道路”的美好愿景。
宗教信仰中的生死观是藏族题材电影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题之一。万玛才旦选取极具宗教代表性的动物意象“秃鹫”来展现藏族传统生死观念的同时,也将这一神化了的动物审美意象与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成果“飞机”之间相互进行情感上的过渡和空间上的置换,表达出21世纪我国藏族题材电影对传统与现实二者关系的思考和对藏族聚居区未来如何发展的精神诉求,体现了藏族题材电影的艺术特色与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