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类题材的兴盛,形成了藏族题材人类学纪录片的主要类型
19世纪的工业革命后,西方的生产力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工具随之出现,工业产品堆积如山。这一时期,大批探险家四处探险,地理大发现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随之而来的,是广大的亚非拉地区逐步成为西方的殖民地。在此背景下,以神秘著称的西藏,这个地处世界最高原,拥有世界最高峰的藏族社会,逐渐进入西方的视野,并因此成为探险的重要目的地。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并随着电影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影像呈现。
从纪录片的角度来看,早在1903年,德国著名的探险家、地理学家威廉·费尔希纳就进入西藏,并把西藏的人文自然风光留在了影像之中,命名为《西藏东部探寻》。这应该是最早的西藏纪录片。威廉·费尔希纳曾以探险南极洲而著名,因而南极洲陆架很多冰川、山脉、海角和南乔治岛的山岩等,都以他的名字命名。1937年,当时的德国元首希特勒授予费尔希纳“国家艺术与科学奖”,以表彰他在探险活动方面的贡献。他几次进入西藏,用镜头记录下《戴面具跳舞的神》一片,将藏戏完整地记录下来。[9]
“1913年,意大利人马里奥·皮亚桑扎拍摄了《从克什米尔攀登喜马拉雅山》一片。探险家斯文·赫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了对西域和西藏的人文科学考察,虽然史料记载他在青藏高原拍摄的活动影像只是一些片段,但也是弥足珍贵的。美籍奥地利人洛克在丽江消磨了他大半辈子的时光,这期间他曾多次赴西藏、西康、青海和甘肃等藏族聚居区考察,洛克不仅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也用摄影机记录了他的旅行见闻。”[10]这个美籍奥地利人洛克被誉为“西方纳西学之父”。他从1922年起就长期居住在云南丽江,著述丰富,在中西方均有较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纳粹曾赞助了一支由几名纳粹党卫军科学家领导的西藏探险队,对西藏展开了秘密调查,并留下了《神秘西藏》的纪录片。但这支考查队的目的与最终的成果,都成了秘密。
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年里,由于我国与西方的关系较为紧张,有关藏族的纪录片数量大为减少。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有关西藏的探险类纪录片重新兴盛,并形成了两个引人瞩目的系列:攀登珠穆朗玛峰和探秘茶马古道。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不断地引起探险者的浓厚兴趣,并把攀登珠穆朗玛峰作为一项极限运动,它赋予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内涵,成为勇气与勇士的象征。据初步统计,国外有关探险珠穆朗玛峰的电影,有《绝命海拔》《垂直极限》《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珠峰,众神的山岭》《最狂野的梦想:征服珠峰》《珠峰大山难》《视野之外》《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之旅》《高山上的夏尔巴人》等,进而形成了一个电影热点。
其中,2008年的纪录片《珠峰大山难》影响较大。这部纪录片由美国大卫·布理谢斯导演拍摄,聚焦了1996年那场珠穆朗玛峰登顶运动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大山难(2014年珠峰南坡发生的重大雪崩造成15人死亡,刷新了历史纪录)。这部纪录片采访了多位亲历者,全面回顾了那次震惊世界的大灾难。整部纪录片基本上都是访谈,穿插了部分照片及影像,留下了很多值得后人思索的细节。同样聚焦这次大灾难的,还有3D电影大片《绝命海拔》。
2003年的纪录片《视野之外》,由美国万克洋·布朗执导,讲述了盲人攀登者埃里克·韦恩梅耶史无前例的珠峰攀登过程,极富挑战性,充满了勇气、智慧与团队的力量。与此类似的,是2007年美国Andy Cockrum执导的纪录片《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之旅》,讲述了一个由残疾人组成的团队试图征服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经历和努力。最终,5名坐轮椅的队员和他们的其他队员历经21天翻越喜马拉雅山,创造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奇迹。
另外,纪录片中的“茶马古道”系列,也颇为引人瞩目。茶马古道作为一条商贸通道,已有千年历史,是我国西南地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商业通道。茶马古道沿路有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梅里雪山三大山系及形成的三个峡谷,茶马古道横穿数千里,风景美不胜收,并涉及大量藏族风情民俗。早在1939年的孙明经那里,就留下了纪录片《雅安边茶》,成为我国最早的茶马古道影像记录。另外还有2004年田壮壮的《德拉姆》,2006年云南电视台的《茶马古道》,以及《最后的马帮》《唐蕃古道》等。具体到国外的“茶马古道”题材纪录片,则有2008年韩国KBS电视台和日本放送协会NHK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纪录片《茶马古道》,还有美国在2009年拍摄的英语纪录片《最后的盐道》等。
“日韩合拍的《茶马古道》共六集,分别为《朝圣之路》《路因茶而生》《消失的王国》《喜马拉雅盐道》《盐井盐,女儿辛》《最后的马帮》。这六集电视纪录片主要记录了在茶马古道沿途生活的人们的生存方式。它以茶马古道沿途生存的原住民为切入点,以旁观者的角度,全程跟踪拍摄具体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他们的故事。一集一个主题,向人们剖析茶马古道当地居民的日常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其中,也融合了茶马古道延续千年的民族、历史、宗教与文化背景。”[11]美国的纪录片《最后的盐道》,探寻了西藏康巴族人的制盐历史,并对他们如何进行制盐、运输、贸易的过程给予了影像呈现,表达了对一种古老文明的敬意。
综上所述,境外藏族题材纪录片聚焦藏族文化,探寻西藏魅力,成为藏族题材电影的组成部分。但西方社会对中国政治的极大偏见,以及对西藏历史与现实的傲慢无知,仍然出现了一些鼓吹西藏“独立”的纪录片,我们对此必须保持警惕。另外,有关西藏探险的纪录片,成为中外藏族纪录片共同选择的重要题材,呈现了西藏的绝美风景与无穷魅力,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影视类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