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玛才旦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力分析
藏族题材电影导演中获得国际奖项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当推万玛才旦。
早在2005年,万玛才旦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剧情片《静静的嘛呢石》,就获得第24届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特别提名奖,万玛才旦凭借此片获得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2007年,他执导的剧情片《寻找智美更登》,获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爵奖、评委会大奖。2011年,其执导由洛杰、卓玛加合作主演的剧情片《老狗》,获布鲁克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第12届东京未来国际电影节最佳作品奖。
2014年,万玛才旦执导的剧情片《五彩神箭》,成为第8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开幕影片。2015年万玛才旦执导,由西德尼玛、杨秀措合作主演的剧情片《塔洛》,获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万玛才旦凭借此片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2019年9月,他执导的影片《撞死了一只羊》获第3届荔枝国际电影节故事片单元最佳影片奖。
由以上的简单罗列,就可以看出万玛才旦执导电影的国际影响,以及在藏族题材电影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万玛才旦本人对此曾回应说:“中国从2005年起放宽了对电影制作环节和影片市场准入的审查尺度,使电影的投资和产量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壮大和市场培育提供了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加大了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及反映少数民族原生态影片的支持力度,使得像我这样的少数民族导演的作品得以问世、亮相国内外的舞台。”[19]由此可以看出,电影环境的相对宽松,以及电影市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万玛才旦走向国际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万玛才旦对自己电影的民族性与国际性问题,曾回应说:“我个人不会强调民族性。过于强调它就会表面化。在电影的题材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所以我的几部片子都是以人为中心。在《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中,影片题材涉及的是一个群体、一个群像,是有关一个村庄人的生存状态。《塔洛》则关注的是个体的生命状态。民族性肯定会带上,但我不会刻意强调,因为拍的就是自己民族的东西。”[20]事实上,万玛才旦的电影之路,非常注重对人性的刻画,并把人物放置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以及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去呈现,进而展现了敏锐的思考与普遍的人性困境。
纵观当前的藏族题材电影,万玛才旦作为旗帜性人物,努力推动藏族题材电影的国际化进程,其中的重要秘诀,万玛才旦以及众多的评论者已经指出:“藏地‘新浪潮’的主题并不刻意去展现藏地的自然景色和宗教信仰,而是着力去表达人性、爱等人类共同主题;与此同时,一股追求去符号化、去表象化的努力正在年青一代记录工作者中实践。……谈及少数民族题材类电影如何融入国际化文化语境时,万玛才旦表示,少数民族类电影或许在题材上有一种优越感,但仅仅抱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观念是不够的,还得从电影本体出发,在掌握这门艺术的同时要看到当下国际电影的走向。”[21]
万玛才旦电影的国际化进程,仍有需要提升的地方。一是视觉效果有待提升,大片气质没有完全凸显,这影响了其电影对海外市场的占领,对国外普通观众的影响微乎其微。二是文艺气质浓厚,情节意识不够。万玛才旦的电影,大多注重人物的心理活动呈现,却普遍存在情节发展缓慢,文艺气质浓厚的特征,虽然这也是其优点,但这对影片扩大受众面,占领市场存在一定的障碍。三是主题思想较为独特和敏锐,但对外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构成了挑战。万玛才旦的电影,思想大多较为深邃和敏锐,如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凸显了一个小喇嘛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并用《西游记》这一中心意象勾连其童心世界,确实令人赞叹。但这一电影的主题,与中外普遍存在的市场欣赏习惯距离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