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电影中的动物符号意象研究[2]

第三节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电影中的动物符号意象研究 [2]

21世纪初,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凭借电影短片《静静的嘛呢石》蜚声影坛,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随后,由他执导或监制的《草原》《老狗》《五彩神箭》《塔洛》《清水里的刀子》《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众多电影佳作不断面世,进而奠定了其在国内电影界的较高地位。以21世纪的创作成绩来看,万玛才旦已经成为藏族题材电影创作的领军人物。

从藏族文化实践来看,幻想与隐喻是藏族文化中最常见的叙事方法,这决定了其文化作品中不强调现实主义,而是受古印度文化影响喜欢借用寓言讲传道义。万玛才旦在自己的多部影片中,喜欢采用动物意象叙事的方法,通过给动物赋予特殊含义来达到精神层面的升华,进而反思藏族社会在21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的艰难转变。这种艰难转变,既有藏族传统文化面临现代文明冲击时的困惑与犹疑,更有整个藏族走向现代文明的灵魂嬗变。

万玛才旦曾说:“我是藏族人,迄今最大的梦想,就是拍出纯粹的藏族电影,关注最普通的那一些群体,然后完成艺术的再现。”他曾经表示:“目前的少数民族电影流于表面化,太肤浅,缺少真正的民族视觉……对核心的东西理解不是很透彻,只看到枝干和叶子,没有看到根。”[3]由此可以看出,如何表现“藏族文化的根”是导演万玛才旦努力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万玛才旦对动物意象的着力选择,正是他表现藏族文化之根的隐喻寄托。

从藏族历史来看,藏族人在几千年的生活习俗中,早已经与羊、马、秃鹫、藏獒等动物结下了数不尽的因缘,并成为藏族人宗教信仰与人文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传统文化习俗的重要载体。从现实来看,随着现代文明与科技的进步,这些与藏族人有着密切联系的动物,命运已经发生了巨变,可以由此透视到更多的社会变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