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微电影创作日渐兴盛,对藏族题材电影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微电影又称为微型电影或微影。从这个概念来看,一是时长上的“微”,一般是指几分钟到六十分钟以下的电影。二是在内容上,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情节,是适合讲故事的视频影像。三是在播放媒介上,一般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并不适合影院播放。四是在拍摄主体上,既有专业的团队运作,动辄投资上百万元甚至千万元打造的豪华之作,也有数量众多的业余爱好者创作的作品。微电影在具体内容上,可以融汇幽默搞笑、公益教育、爱情时尚、讽刺抨击等多种题材及多元风格,在形式上既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以系列电影的形式出现。
2015年后,网络电影平台采取分账式收费。如爱奇艺实行平台发行,付费点播,利润由平台与创作团队分账的方法,催生了一大批电影力作,进而有了网络大电影的出现。如2018年由陈翔六点半团队打造的网络电影《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自6月11日上线后,暑期已经分账1229万元,但其成本仅300万元,回报超4倍,产生了惊人的利润。这对微电影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到藏族题材微电影,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藏族微电影”为关键词进行百度搜索,有关藏族题材微电影作品数不胜数,部分还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早在2012年,由太阳雨公益慈善基金投资拍摄,著名电影导演赵天宇执导,著名歌唱家韩红爱心加盟,以西藏盲童学校为题材的“西藏盲童”纯公益微电影《假如失去三天光明》公映,其开机仪式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等做了相关报道。这部微电影时长近12分钟,通过韩红蒙上眼睛体验盲人生活,聚焦拉萨的西藏盲童学校,刻画了盲童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最后以“有光就有力量”为主题语结束。该电影中的藏语对白与人物心理呈现较为生动,对“白内障”致盲儿童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和社会责任感,颇有感染力。
2014年,我国首部青藏高原青春骑行文化微电影《爱,全在那儿》公映,引起较多关注。这部微电影时长20余分钟,拍摄画面无与伦比,拍摄过程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据相关新闻报道:“微电影《爱,全在那儿》是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海北州文体局牵头,上海欧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执行,海北州达玉部落文体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支持的海北州首部文化微电影。微电影《爱,全在那儿》通过摄像镜头清晰巧妙地展现了海北州独特的藏族民俗风情、震撼心灵的宗教信仰、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地道多样的传统美食、深厚浓郁的骑行文化等特点……”[2]
除了这两部拍摄精美、立意高远的早期藏族题材微电影以外,还有很多获得各种奖项的微电影,进一步扩大了藏族题材微电影的影响力。由西藏著名作家潘泽龙导演、尼玛扎桑等主演的微电影《尼玛和放生羊》,讲述了一个藏族女人尼玛一生的故事,特别是尼玛不能生育,丈夫又车祸去世后,晚年得到政府关怀,后来与放生羊相依为命的情节凄美但又充满温情。该片曾获得“美丽乡村国际电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奖,“CCTV西藏首届微电影展”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奖,第六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优秀作品奖”等众多奖项。这部微电影的编剧与总策划人杨年华介绍,“微电影《尼玛和放生羊》阐述的是民族魂、民族团结、人与自然和谐、乡村美的故事,更是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我发现全国的微电影都在发展壮大,但是反映西藏题材的微电影却很少,有待广大的影视工作者挖掘素材,我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反映西藏题材的微电影产生,拍更多优秀的精品力作,大家一起讲好西藏故事。”[3]
2017年,微电影《一路花开》获得亚洲微电影节的优秀影片、优秀摄影、最佳新作三项大奖,这也是西藏作品第一次获得该奖项。同时获得了第二届中央政法委平安中国微电影大赛的优秀作品奖,成为西藏唯一一部获奖微电影的作品。微电影《一路花开》是以工布江达县真实民警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具有较为扎实的生活基础,特别是电影中的美丽女警和老阿妈质朴纯洁的母女之情,体现了西藏人淳朴厚重的情感。同时,电影中呈现了基层干警的精神风貌和服务人民的公仆意识,更是传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该电影主要取景地是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宜区、米林县,画面精美、景观宜人,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2018年,由西藏自治区国家安全厅创作的微电影《雪域谍影》,获得西藏自治区第一届“法治西藏”微电影、微视频动漫征集大赛一等奖。该电影还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第三届“平安中国”“三微”大赛中荣获最佳微电影、优秀导演两项大奖,以及第六届亚洲微电影节“最佳微电影奖”。这部影片“通过西藏国家安全机关干警杨金,在驻村干部、大学同学色珍及其母亲卓嘎等基层干部群众的帮助下,深入藏西某边贸市场开展隐蔽敌情线索侦查,抓获隐藏在我重要军事目标所在村、伺机进行间谍情报活动的潜伏间谍珞巴,及时消除了危害国家军事安全的重大隐患。该影片剧情扑朔迷离、起伏跌宕,情感细腻、扣人心弦,让观众走进新时代国家安全机关及其广大干警,切身感受为了国家安宁战斗在边境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舍生取义、坚韧不拔,为了事业舍小情取大爱、默默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4]。
另外,在拍摄微电影的大潮中,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藏族导演。其中,年轻的藏族人旦正多杰较为突出。旦正多杰,1987年出生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2年独立执导的电影短片《酥油灯》相继在爱奇艺母亲节网络首播,以追求人性的造型力度而广受赞誉。2014年执导的电影短片《玻璃珠》荣获第1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影片大赛最佳剧情奖。2015年在 “探索电影之美高峰论坛青年导演计划”中获得优秀青年导演。2016年纪录片《何有此生》荣获第8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大奖、第25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年度收藏佳品。2016年8月,由旦正多杰执导的电影短片《轮回》入围中加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荣获中加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该片后来又荣获了2017首届西藏微电影节“最佳微电影奖”“最佳摄影奖”2项大奖,2019年进入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即“青葱计划”)10强。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藏族题材微电影在网络上涌现。如首部藏族唐卡题材微电影《半幅唐卡》,首部青绣题材微电影《绣青海》,以及获得奖项的微电影《源来》《上火ING》等。这些数量众多的藏族题材微电影,是藏族题材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藏族形象,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而且由于微电影的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的藏族爱好者积极参与,为藏族题材电影储备了大量的人才,有力地扩大了藏族题材电影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