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符号”的无处不在与藏族世俗文化生活的交相辉映

三、“宗教符号”的无处不在与藏族世俗文化生活的交相辉映

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拥有神秘而悠远的宗教文化。现今的西藏,被公认为是世界极少数的教区之一,宗教和世俗生活密不可分,达到了极高的融合度。直到今天走在拉萨街头,转经、磕长头的人随处可见,其虔诚程度是世界罕见的。现实生活中,一个图案、一个饰品,对藏族百姓来说,似乎都有着特殊的宗教含义,似乎都和神灵有关。在纪录片《藏北人家》《第三极》《西藏一年》中,观众可以发现,宗教仪式,几乎浸透到了普通藏族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心灵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佛形象”是我国藏族题材纪录片重点聚焦的宗教文化代表。纪录片《西藏致敬团》《从拉萨到北京》《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参观祖国各地》《活佛转世》《班禅大师生命的最后时刻》《康巴活佛》《巴伽活佛》《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等众多的纪录片,主要聚焦以活佛为代表的藏族人民,坚持祖国统一、弘扬佛法,与分裂主义做坚决斗争的崇高精神。另外,2017年播出的五集电视纪录片《西藏时光》第二集《小活佛》,记录了修习之路中的三位小活佛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儿童天性,颇有感染力。

以布达拉宫为代表的宗教寺庙文化,也是藏族宗教文化符号的突出代表。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也是藏族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早已成为藏传佛教的圣地。纪录片《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维修布达拉宫》《桑耶寺》等,均对此进行了真实呈现。另外,西藏举办的重大宗教活动,也被藏族题材纪录片广泛呈现,如纪录片《拉萨祈祷大法会》《更庆寺的时轮金刚法会》《十世班禅灵塔开光》《嘎陀大法会》等。这些以寺庙和大法会为主题的纪录片,大多能够追溯这些宗教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影响力,厚重并富有知识性,对观众了解藏族的历史与信仰起到了重要作用。

朝圣是藏族最令人震撼的宗教文化活动,已经内化为藏族的一种精神境界。早在1989年,纪录片《西藏的诱惑》就是以三代宗教僧侣的朝圣之途,以及四位著名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为线索,力图呈现朝圣之路的真谛。2017年的《冈仁波齐》,讲述了西藏的普拉村,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从家出发前去2500千米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剧组用一年的时间,跟着一组真实朝圣的队伍拍摄,从头到尾没有添加任何音乐,只有朝圣队伍在真实地行走,使得观众能够真实触摸到藏族信仰的坚定,并得到灵魂的洗礼。

我国藏族题材的纪录片,围绕藏族的宗教文化,辐射到藏族的世俗生活与习俗,透视了藏族人民独特的心路历程。在纪录片《极地》中,曾经的铁匠、失落而又坚守传统的说婚人、乌尔朵编织技艺传承人、传统舞者等,无不渗透着藏族世俗生活的信仰之光。另外,由民间神话传说浸透的藏族聚居区自然风光,也与宗教信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而使得藏族聚居区的雪山也有了灵性,使得整个藏文化空间呈现了无处不在的宗教文化属性。

纵览我国藏族题材纪录片,藏族的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已经融为一体。一方面,藏袍、哈达、酥油茶、帐篷、青稞酒等世俗民居的民间生活符号,成为藏族家园栖居地的标志性符号;另一方面,祈祷、朝圣、转经轮、拜见活佛、参拜寺庙等宗教仪式,成为藏族人精神世界的文化折射,两者几乎构成了藏民族生活图景的完整影像。从艺术角度来看,我国藏族题材纪录片通过对藏族宗教文化全方位的呈现,传达了一种信仰的美学力量,也构筑了一种悠远的文化境界和神秘诱人的影像意境,从而在世界纪录片中占有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