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藏族题材电影意识形态的斗争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道路和国家政治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会长期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国内不是清一色,只要国际上仍有敌对势力,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就不会停止……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强化其整合社会意识的功能。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负能量,灵活采取舆论、政治、经济、技术、法治等手段,遏制其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力,实现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治理。”[6]
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还是专家的研究,都揭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长期存在性。这对我们理解藏族题材电影的意识形态性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藏族题材电影意识形态的斗争性,对我们理解藏族题材电影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从国内藏族题材电影来看,意识形态斗争性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新中国成立的十七年,我国藏族社会面临着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斗争。后来藏族上层社会发动叛乱并外逃,又使得藏族安全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围绕藏族问题的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一定程度上危害了我国安全,这必然要在藏族题材电影中反映出来。如新中国第一部藏族题材电影《金银滩》,以及后来的电影《猛河的黎明》,均将国民党残余势力危害藏族社会利益,四处煽风点火以实现自己的恶劣目的揭露出来,最终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击溃了国民党残余势力,维护了藏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类似电影还有《昆仑铁骑》等,这些电影中的意识形态隐喻与敌我斗争性,早已经被研究者所关注。
1960年,电影《欢腾的西藏》揭示了农奴制度的残忍,以及农奴阶层与西藏上层阶级的斗争。1963年,藏族经典电影《农奴》上映,奠定了此类电影的叙事类型与故事模式。这部电影通过揭露西藏上层的政教合一体制对农奴的残酷压榨,确立了解放西藏的正义性和百万农奴站起来的客观事实;通过农奴强巴的故事,形象地达到了意识形态所需要的政治需求,真正实现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国内胜利。
其次,从国际斗争的实践来看,藏族题材电影也担负着重要使命。1959年,西藏达赖外逃后,从来没有放弃追求西藏独立的幻想。随着中国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企图利用达赖集团干涉我国内政。他们不仅操纵了震惊中外的1989年的拉萨骚乱和2008年的“3·14”拉萨暴力犯罪活动,还在国际上沆瀣一气,以所谓的“保护人权”为借口,大肆攻击我国政府,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给我国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另外,西方出笼了《西藏七年》《小活佛》等藏族题材电影,对我国的西藏政策与西藏历史,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攻击。
西方的一些纪录片,打着“客观的外衣”,却做着令人不齿的勾当。如2006年美国出品的纪录片《达赖喇嘛十问》:“旅游探险家前往印度拜访达赖喇嘛,向他提出10个问题的过程。达赖喇嘛就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快乐情绪的源泉、和平的价值等问题,一一做出解释。这些问题看似与政治毫无关联,但通过影片穿插的一些带有偏见性的历史镜头,却具有特殊的含义。片中把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描述成‘残酷的镇压’,把达赖在印度的生活描绘成‘处境艰难’。这样一来,西方观众会更加认同达赖在片中传达的思想,达赖在西方的形象也变得更加神圣。”[7]这样的意识形态隐喻自然引人关注。在2017年的新西兰国际电影节上,其官方网站首页上竟然主推一部主张“藏独”的纪录片《西藏小组》,讲述的是“藏独”分子图腾·克桑以及他之所以“孜孜不倦追求西藏事业”的背景和政治议题,该片引发国内舆论的广泛抨击。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藏族题材电影挺身而出,开始进行意识形态的坚决斗争。如西方在1997年筹拍纪录片《昆顿》时,我国随即抢先拍摄了纪录片《达赖喇嘛》并先期公映,有力地回击了西方的错误舆论。再如2000年出现的电影《益西卓玛》,表面上是艺术呈现一个藏族姑娘的三段爱情,但导演谢飞明确指出了拍摄这部电影的真正目的:“我是想通过一个虚构的个人形象来表现大时代的变化。西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想比较真实地把它的今天和这半个世纪的情况表现出来,使得世界能接受、后人能接受。美国人拍了《西藏七年》和《达赖传》,其中关于解放后的情况完全是污蔑和丑化,可是在世界上放映得很广泛。我们如果没有东西拿出去,他们会永远认为西藏就是那样悲惨的状况。”[8]由谢飞导演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这部电影的意识形态斗争性更为自觉。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藏族题材电影故事片大量叙述了真实的西藏。以万玛才旦为代表的藏族导演,向全世界呈现了真实的藏族社会,收到奇效。更多的纪录片则把镜头对准藏族普通人的生活,如《西藏一年》《第三极》《西藏》等纪录片,聚焦旅店老板、普通僧侣、农村妇女等基层人物形象,呈现了平凡却又走向幸福之路的西藏人民,击破了西方制造的种种谣言,获得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初步胜利。
综上所述,藏族题材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必然在表现藏族社会中承载更多的意识形态,并因此成为中西方争夺舆论的重要着力点,部分作品因此受到世界范围内的较多关注。事实上,只有理解了藏族题材电影意识形态的斗争性,才能深入理解中西方的藏族题材电影本质性的一面。当然,藏族题材电影的意识形态呈现,并不仅仅是一面倒的斗争,还有更为复杂的综合性,需要我们去辩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