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藏七年》《昆顿》为代表的反华电影
从政治方面来看,西方政府的公开政策,似乎都承认西藏是我国的领土,但西方社会也存在着一定的“西藏情结”,并有美化西藏农奴制度、赞美西藏政教合一的倾向。部分西方政客有意利用十四世达赖喇嘛对我国政府发难,诋毁我国政府形象,挑动西藏地区分裂势力的敌对情绪,进而阻止我国崛起。在此背景下,境外藏族题材电影出现了较大偏差,出现了一批漠视真相、肆意编造故事情节的电影,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1997年9月,美国让-雅克·阿诺执导的电影《西藏七年》上映,随即引发中国政府的猛烈批评。这部电影根据奥地利登山运动员海因里希·哈勒同名自传改编。主人公哈勒为了躲避家庭琐碎的生活,逃离已经怀孕四个月的妻子,孤身一人到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去登山。正是在登山的枯燥日子里,他受到了精神洗礼,开始怀念自己的妻子。当他想回家乡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如火如荼,他不幸成为战俘。在战俘营里,他思念自己的妻子,算着自己儿子的年纪,一次一次地想逃跑。然而,他妻子的家书,却告诉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当哈勒最终越狱成功后,他来到西藏,一路流浪,被当时10岁的达赖喇嘛收留。随后的哈勒与达赖结下了深厚友谊,成为来自两个不同文化世界的知己。哈勒亲历了解放军进军西藏,进而对我国政府统一西藏的历史进行了歪曲式反映,最终离开了西藏。
电影《西藏七年》的前半部分较为细腻,呈现了哈勒由逃避家庭到思念家庭,直到家庭毁灭后的悔悟。同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普通人生活的摧毁,以及藏族宗教文化对哈勒精神的救赎。但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却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立场,歪曲了历史事实:电影首先是把西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看待,忽视了西藏早已经成为中国领土的历史与现实。其次是歪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中央政府解放西藏的伟大征程歪曲为侵略。再次是美化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对农奴制度的黑暗与残酷视而不见,并把达赖塑造为酷爱和平的圣人,显示了一种有意的偏见。
这部电影公映后,引起了亲历者阿沛·阿旺晋美的驳斥。1998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阿沛·阿旺晋美接受了《南华早报》驻京记者白克尔先生的采访。他指出:“除了有的小问题可能接近事实,例如影片中有教达赖喇嘛学习英语的情节,其余全部都不符合事实。……哈勒本人不可能在书中写下这样的情节,这是电影的炮制者编造的。”[3]阿沛·阿旺晋美在这篇专访中,回忆了他与哈勒的交往,严肃指出了电影制作者炮制的各种谎言,澄清了历史真相,并对电影中涉及他本人事迹的情节做了更正。
另外,这部电影出现了大量的神秘化描写,使得西方观众丧失了对西藏真实处境的追寻。如电影中指出:“西藏人永远尊敬自然和神秘,相信‘神的国王’,相信巫术、超自然事件和体验。西藏文化和宗教可能会因此更加让世界着迷。……他们完全自我满足。生活富有规律和准则,并已有千年之久。他们与世隔绝,通过经验一代代传承着文化。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和平而心满意足的生活。不需交朋友,因为他们的思想有另外一种‘价值轴心’,同我们西方的价值标准一样,界定着自我。”这样的抽象描述,把观众带入了一种超验的世界,进而忽视了藏族普通百姓真实的喜怒哀乐,在意识形态建构上出现了显而易见的重大偏差。
1997年美国拍摄制作的电影《昆顿》,主要改编自十四世达赖的回忆录,聚焦达赖被选定为活佛,然后坐床典礼,直到1959年出逃,其立场倾向显而易见。这部电影在世界上有着更大迷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部电影采取了“纪实”性手法虚构了大量情节,并起用了一些叛逃出国的藏族人作为历史见证者,进而给世界观众身临其境的观感,以增强其可信性。二是在塑造十四世达赖形象时,有意凸显达赖是西方文化的崇拜者,以拉近十四世达赖与西方观众的距离,赢得西方观众天然的同情。三是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对达赖身上的宗教光环极力渲染,从而迎合西方观众普遍迷茫与猎奇的心理。
电影《昆顿》正是以所谓“纪实”的手法,把达赖塑造为一个谦虚好学,喜欢西方文化,抵制威权主义的宗教布道者形象。在此基础上,这部电影夸大了我国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冲突,以大量篇幅呈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的情节,刻意歪曲塑造我国中央政府强大而专制、威权并广泛运用暴力的形象。更令人愤慨的是电影描绘了解放军破坏西藏宗教自由,不尊重西藏社会文化,进而把西藏地方政府塑造为可怜的被欺负者。这样的不符合实际的情节设定,旨在刻意美化十四世达赖的形象,显然已经把西藏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来看待,并有意忽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广泛援助。
这两部电影的偏执与歪曲,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与流亡海外的十四世达赖具有明确的关系。如《西藏七年》曾聘请丹增特桑和喀桑担当顾问,这两人均是十四世达赖的重要助手。电影《昆顿》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是得到达赖授权的官方传记作家,更是为达赖奔走呼号。正因为如此,这两部电影在拍摄之前,就已经失去了客观立场,沦为政治的传声筒和刻录机。
针对以上情况,著名导演谢飞曾表示:“美国人拍了《西藏七年》和《达赖传》,其中关于解放后的情况完全是污蔑和丑化,可是在世界上放映得很广泛。我们如果没有东西拿出去,他们会永远认为西藏就是那样悲惨的状况。”[4]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藏族聚居区电影发展,“2000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张海涛副总局长在西藏考察工作,看到西藏藏族聚居区、地、县、乡四级电影发行放映网络对大局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给予了‘西藏电影不是市场问题,而是战场问题’的高度评价”[5]。21世纪随着我国藏族题材电影在世界的广泛传播,确实有助于境外了解真实的、正在阔步前进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