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时光》:原生态纯纪录跟拍方式的典范之作

四、《西藏时光》:原生态纯纪录跟拍方式的典范之作

2017年11月,纪录片《西藏时光》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黄金时段播放,随即引发广泛关注。该纪录片总导演张鹿行介绍说:“涉藏纪录片有着天然的难度。……我们选择了最质朴,也是难度最大的拍摄方式,原生态的纯纪录跟拍方式。”[26]这样的拍摄手段,对摄制组提出了极大考验。他们曾抵达藏北无人区边缘的普通藏族家庭,或者跟随登山运动员品味了生理极限,跟踪拍摄了大量的普通藏族人的生活。从纪录片播出后的画面来看,这部纪录片涉及了西藏首府拉萨、“藏地江南”林芝、荒无人烟的藏北、辽阔寒冷的冰川,以及艰难登顶的大山……全方位展现了西藏全境风貌。

这部纪录片共分5集。第一集《家园》主要讲述了藏族牧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把西藏作为家园的朴素观念。第二集《小活佛》,聚焦三个小活佛的成长经历,呈现了他们的学习与玩耍等生活细节,信仰与责任意识,表现得十分生动而鲜活。第三集《舞者》,以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为背景,以高原街舞为核心,呈现了父子、师生之间的文化冲突与传承,表现了西藏半个多世纪的风云。第四集《高原追梦》,讲述了面包与爱情,自行车手、登山爱好者征服艰难征程的故事,进而呈现了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第五集《雪域深处》,讲述了国家的大型冰川科考以及一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对藏北自然保护区三十余年的坚守,呈现了壮观的美景与人的无畏探索。

这部纪录片在内容上最引人瞩目的,正是第二集《小活佛》。在这一集中,喇嘛活佛的诞生过程及其历史过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较为详细。更重要的是,纪录片聚焦于西藏佛学院培养五六岁的小活佛的过程,从他们的学习到娱乐,都有着较为直观的影像呈现。包括他们的汉语学习、佛家经典学习和英语学习,进而能够让观众触摸到真实鲜活的“小活佛”生活,极大地满足了普通观众对“小活佛”生活的好奇心理。

在艺术手法上,纪录片《西藏时光》总导演张鹿行说:“长期跟踪拍摄的一个优势是时间的重量。很多平淡常态的故事被赋予时间要素之后,时间的跨度会带来天然的戏剧张力。……在长时间的跟踪拍摄中,有时候摄影技巧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你要记录下精彩的故事,需要的是细致的观察、清晰的思路、耐心的等待、及时的捕捉。摄影机永远在待机状态,每一个感触都能变换成及时的拍摄,这才是最关键的。”由此出发,张鹿行进一步指出:“寻找人物故事的驱动力至关重要。无论人物的职业、性格、经历多么富有吸引力,拍摄中如果捕捉不到带有驱动力的事件,那么只能流于常态,而常态是不具备故事的推动力的,它无法带领观众持续收视。”[27]

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西藏时光》主要采用了跟踪拍摄,及时捕捉细节并使之具有故事的张力,进而在时间推进的过程中挖掘故事发展的推动力,避免纪录片的平铺直叙与淡然无味。这种艺术视角的采用,其实对摄制组提出了极高的拍摄要求。事实上也是如此:摄制组早在2015年就在拉萨宣布开机拍摄,但直到2017年底,纪录片《西藏时光》才与观众见面,其间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与漫长的镜头捕捉,才成就了这样一部原生态的跟踪拍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