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藏族视角下的人性残酷与国族命运纠葛

三、《红河谷》:藏族视角下的人性残酷与国族命运纠葛

1996年12月,由冯小宁执导,宁静、邵兵、多布吉、应真等主演的藏族历史电影《红河谷》上映,随即引发广泛讨论。该电影随后获得了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第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多项大奖。

这部电影聚焦20世纪初发生在西藏的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故事。电影一开始,汉族姑娘雪儿要被乡民推上祭祀雨神的祭台,她的哥哥冒险救下了她。两人逃亡时她砍断过江的绳索,掉入江中后又被藏族青年格桑所救,从此留在西藏,与格桑成为亲密的一家人。后来他们救下英国探险队的琼斯和罗克曼,结下深厚的友谊。但令人意外的是,后来琼斯和罗克曼却领着英国侵略者入侵西藏。头人的姑娘丹珠被俘虏。面对英军对自己的羞辱和在浴血奋战中死去的父亲,丹珠含泪唱起了歌,随后趁英军不备,微笑着将一颗炮弹摔进成堆的弹药中。汉藏团结一致共同对抗侵略者,以丹珠、格桑为代表的藏族人民最后与英军同归于尽,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导演冯小宁曾指出:“《红河谷》中描写的历史事件,很多年前我就从史料上获得,差不多在1990年,我就开始酝酿剧本。……我从不隐瞒自己有这个理想,我希望有朝一日把这个蕴含着英雄主义气概和弘扬民族团结的重大主题的作品,奉献在观众面前。……我在尊重史实、强调艺术感受的前提下,着重研究和严格把握上述重大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使《红河谷》这部剧本和完成的影片,能够按照历史真实、人物性格的逻辑,又本质地反映民族和睦、国土神圣、同仇敌代、民族尊严这些重大主题。……我这样的具有美术背景的导演,视觉感受的信息量大,对高原、湖泊、云层、霞光的把握和表现,恐怕别的拍摄西藏的影片还没有达到过这种程度。”[10]由此可以看出,电影《红河谷》酝酿已久,导演为此做了较多的准备。而且这部电影的思想内涵与视觉效果,都是导演精心为之,进而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有评论者认为:“这是一部可与好莱坞影片媲美的电影,它新奇、壮观,有着史诗般的美丽,整个影片色、香、味俱全,令人赏心悦目。《红河谷》仿若油画般的唯美,不仅将西藏自然的壮丽含蕴其中,构筑了电影厚重的基色,藏族人质朴纯洁的心灵虽没有过多言词的体现,却透过饱满的语境表达在这片热土上呼之欲出。而随之相反地,电影也将自恃文明侵略者的丑态淋漓景致地予以呈现,当丹珠在山岗上深情地唱起那悠扬的藏歌时,电影用侵略与反抗所描写的悲情,也在此刻让人热泪盈眶,自然,剧情、人物三者高度契合的艺术表达,方才令那声动梁尘的绝唱如此感人至深。”[11]

总体上来看,电影《红河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和厚重的人文思想,是这一时期藏族题材电影的重要收获。一方面,整部电影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强悍专情、为人质朴的格桑,热情任性、敢爱敢恨的丹珠,温柔含蓄、自尊自爱的雪儿,坚韧冷静、乐观自重的头人,以及狡黠残忍、自以为是的罗克曼,心地良善却又参加了侵略军的琼斯等,每个人物都承载着某种文化,以及这种文化背后的美学魅力,甚至连冲入敌阵英勇战斗的牦牛、并排而行的白马与黑马、欣悦歌舞的小黑狗等,都有着令人瞩目的情趣与魅力。另一方面,在《英雄》等中国大片还没有出现的那一时期,电影《红河谷》的视觉盛宴打造与民族风情渲染,确实代表了中国电影的巨大进步,堪称20世纪末的中国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