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题材电影与藏族导演的双重崛起(2001—2020)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加速,民营电影企业迅速崛起,各省区市也非常重视少数民族电影。在此背景下,藏族题材电影强势崛起,出现了边地军人爱情的力作《我的格桑梅朵》,中国式灾难大片《极地营救》,追问人与自然、生命与信仰的电影《可可西里》,引发母语电影讨论的藏语电影《静静的嘛呢石》,改编自《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故事片《喜马拉雅王子》,西藏音乐故事片《冈拉梅朵》,传递生命救赎与人性关怀的电影《太阳总在左边》等。这些电影大多引发了较为广泛的讨论,部分电影还在国际上频繁获奖或展播。如藏族导演龙洞的电影《游牧人》在第23届好莱坞世界电影节上荣获“2019好莱坞电影年度最佳导演奖”。据初步统计,中国大陆在这20年里出现的藏族题材故事片,超过了1949—2000年同类电影的总和。
更令人欣喜的是,藏族导演群体开始崛起,出现了万玛才旦、松太加、龙洞、拉华加、西德尼玛、泽仁、当知项欠、徐兢、多智合等众多藏族出身的影视界人士。他们拥有自觉的民族身份,能够从内视角出发聚焦当下的藏族世俗生活,传递普通藏族人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碰撞和困惑。这些藏族导演频繁使用藏语作为电影的主要语言,使得“母语电影”的概念开始盛行,藏族题材电影的独特美学特征得到彰显,进而为中国电影美学色彩增添了更多亮色。
藏族导演柯克曾指出:“其他民族作者来藏拍摄的电影,笔者称为‘涉藏电影’。这类电影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主旋律题材。多为表现劳模、援藏干部、军警等人物对藏族聚居区发展的贡献,以藏汉互助、民族团结为故事内核。二是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制作得到政府扶持,邀请内地有相关经验的导演执导。三是古装玄幻题材。有穿越片、神话片、英雄史诗片,大投入、大制作、大力宣传,但故事精彩的似乎不多见。四是公路游客题材。影片小清新,剧情多为温情恋爱、追求原生态、自我放逐或自我寻找,全片贯以藏元素音乐、美景和文化符号。……但艺术成绩较小。”[15]这段话是对涉藏电影较好的总结,从侧面说明了藏族导演大量呈现普通藏族人生活的重要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