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学习体验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重视了学生的朗读体验。
(一)重视朗读体验,培养朗读习惯
新课标对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首先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漓江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独特的见解,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学生品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而形成习惯。
(二)强调情感朗读,享受审美情趣
歌德曾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都是探测不到底的。”说明文学作品可作多角度解读和感悟。而《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因此我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读悟悟,方能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和点拨,抓住关键词句指导朗读,配乐朗读,学生有了充分的自由,变得爱读,想读,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文章的美,读出了桂林山水的美,读出了祖国山河的美。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朗读的快乐,享受到了美的情趣。
(三)倡导自主阅读,获得自身体验
课程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提倡和呼吁,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阅读,优化阅读方法,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在《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学习。由于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和第二自然段一样,所以,在学习时我引导学生按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己读书,小组互议,把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找出来,阅读交流。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高效轻松,很快就说出了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是引导学生读书的。朗读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的权利。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让学生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将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效果,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快乐和美。
作者单位:教育局 贵州 习水564600
【点评】
1.体会语言文字之美。引导学生紧抓“无瑕”“翡翠”等关键词语,以及比喻、排比等修饰手法,品味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并仿写句子小练笔,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
2.重视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自读感悟形成独特的见解,并通过想象画面诵读、品读,相互吸引、碰撞;生生评价,取长补短;配乐朗读,更加领会到桂林山水的美景,触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自主阅读,获得体验。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和第二自然段一样,先引导学生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然后学生运用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第三自然段。这样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体验。
点评人:李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