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复习回顾,导入课文
1.认读词语
2.导入新课
师: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们再次走进18课,仔细品味朋友含义。
(板书课题)
师:她指谁?我又指谁?在阮恒和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反思:复习导入,既巩固了上节课所学习的词语,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说说“她”“我”是谁,再简单介绍小女孩、阮恒的情况,用几句话说清楚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片段二 情感激励、引导自学
师:是呀,小姑娘的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睫,阮恒的表现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然后认真地读一读,仔细体会体会,把你读懂的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生:(自学、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使学生在对话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变“学会”为“会学”。)
片段三 朗读感悟,汇报交流
1.交流阮恒献血前的表现
师:谁来说说描写阮恒献血的动作、表情的句子?
生1:读“一阵沉默之后……又举起……”
“颤抖“是神情激动有些紧张,从这个词中我感到阮恒有些害怕,不知该不该这样做。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理解真好。
生2:阮恒把手举起来,放下来,又举起来,通过“举、放、举”这几个词,我感到阮恒好像有些犹豫不定。
师:你能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来理解,非常好。
生3:从阮恒的动作中,我感到阮恒害怕、犹豫、担心。
师:体会得很深刻,老师也感受到了阮恒的害怕、犹豫、担心。谁能模仿出阮恒当时的表情、动作呢?
生4:模仿。
师:大家试着体会体会。
师:一个人的表情和动作也可以反映出他的内心,请你把自己当作阮恒,说说此时心里会怎样想?
(重点引导说阮恒的内心世界)
师:谁想把这个部分读一读。
生1: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这段,好吗?从老师的朗读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2:老师读的语速不一样,开始慢,中间快,后来更快了。
生3:老师读最后的“举起来”,语气非常坚定。
生:齐读。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害怕、犹豫,却不乏勇敢,喜欢勇敢的孩子可以站起来再读一读这段话。
(教学反思:抓住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引导学生体会他献血前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起手来。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再让学生通过声调和语气表现出阮恒的矛盾心理,多种方式的指导朗读,此时,学生仿佛一个个小阮恒,我能从每个学生的声音里感觉到学生们被阮恒所感动了。)
2.交流阮恒献血时的表现
师:刚才,同学们是抓住阮恒献血前的表情和动作的词语来体会的,你们很会学习。现在,谁找到了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句子?
生1:读“阮恒……也不说……”。
一动不动,看出来他还是有些害怕,连动都不敢动了。我打针的时候也是不敢动,我怕针扎疼了或扎到别的地方。
师: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非常好。
生2:阮恒一句话也不说,感到很担心,很紧张。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小阮恒们,来说说你们的心里话吧。
生3:我不能动,一动就会影响医生抽血,抽不到血,小女孩子怎么办?
生3:我会在心里告诉自己,阮恒不要怕,等她好了,就可以和她一起玩捉迷藏了。
师:阮恒的血静静地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阮恒的神情、动作发生着变化,请同学们继续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生1:(读句子)从“啜泣、颤抖”看出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
生2:阮恒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害怕,所以他迅速地用手捂住了脸。我从“捂”这个词看出,阮恒想掩饰自己的害怕。
生3:这句话我感受到了阮恒心里很痛苦,很悲伤,但他又不想让别人看到,给别人带来麻烦,我也感到他很坚强。
师:是呀,血已从阮恒的身体抽出来了,他心里虽然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的小男孩啊。(教师的语气先是沉重,然后激昂)接着来吧,谁还找到了。
生4:读“但过了一会……他又摇了摇头”。
我从“呜咽、掩盖”这两个词,感到阮恒害怕了,他以为自己要死了。
生5: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饰他的痛苦。
师:真让人感动。
生6:读“接着……抽泣”。
从“哭泣、咬住”这两个词,体会到阮恒心里痛苦极了,悲伤极了,所以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想控制自己,想救小女孩。
生7:我感到阮恒真是个英雄,他那么痛苦、悲伤,甚至都有些绝望,可是还尽量控制自己不哭,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早就哇哇地大哭出声了。我很佩服他。
生8:阮恒你真的好伟大,是个真正的小男子汉。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用生命换取真情。此情此景,让我感动,让我们全班的同学感动。阮恒,你是我们心中的榜样。
师:说得太好了!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过了一会……想竭力制止哭泣。)
指名学生读。
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三个词语“啜泣、呜咽、哭泣”,你是怎么理解的?
板书(啜泣、鸣咽、哭泣)
生1:都是哭的意思,三次哭泣说明阮恒越哭越厉害,三次不同的哭,我看出抽血的时间越长,阮恒越觉得离死越近,他内心的害怕和痛苦,也在不断加剧。
师: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体会一下他的内心想法。(配乐)
生:(谈体会)
师: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体会阮恒此时的心情。
(生读,配乐)
(教学反思:让学生通过读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的想法时,我引导学生画、读、演示来表示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词句,通过对表示神态和动作词句的质疑,来了解他内心的变化过程,从而体会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交流阮恒献血后的表现
师:阮恒如此紧张、痛苦、害怕,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针刺痛了吗?
生1:不是,以为自己要死了。
生2:以为要把他身上的血都抽给了小姑娘,把小姑娘救活,自己就死了。
师:面对这样紧张、痛苦的小男孩,谁来安慰他呢?
生1:文中医生用轻柔的语气来安慰阮恒的。
师:请你也用轻柔的语气来安慰一下阮恒吧?
生:……
师:听到这样轻柔的安慰,阮恒停止了哭泣,可为什么阮恒以为献血会死,还要这样做呢?
生1:“她是我的朋友”(多数学生读)
师:“她是我的朋友”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此时,你理解这句话做题目的真正含义了吗?
生1:突出了友谊。
生2:使人容易接近。
生3:比较亲近。
生4:更能体现阮恒舍己救人的好品质。
师:生命是可贵的,阮恒面对死都不怕,你想对眼前这位小英雄说点什么?
生1:阮恒,你太勇敢了,为了朋友,你宁愿牺牲自己,是我的榜样。
生2:你是个舍己救人的英雄。
……
(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有所收获。)
片段四 联系生活,拓展升华
师:从同学们的言谈中,老师高兴地看到了在这个课堂上,每个同学都受益匪浅,从阮恒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是啊,千金难买真正的朋友,小姑娘得救了,她醒了以后,会对阮恒说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设计一段阮恒与小姑娘之间的对话,现在就动笔写一写吧。
(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指引下,孩子们发挥特有的想象力,对话设计得非常精彩。通过孩子们的话语我感受到孩子们对真善美的崇尚,对奉献的崇尚,对人物品格的再认识。这正是较好地运用了对话这一平台,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了移情。后一位学生在前一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产生共鸣,进行了深入思考,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潜移默化的迁移在无形中起作用,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此时,想对你的朋友说上几句心里话吗?想给朋友几句赠言吗?课后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做成卡片。